关键词
“温·婉”——女性文物展和女性的形象特点
作者: 曹清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才媛   良伴   古代女性   女性世界   帝国时代   美丽动人   美化效果   南京博物院   陈起  
描述: 以“温·婉”这个词语作为古代女性大展的主旨,是南京博物院龚良院长的创意与构想,温文尔雅,委婉生动,才是温·婉的正解,有记者称这是对女性的一种美好而又别致的“概念给予”,可谓形象鲜明,生动有致。我们考虑有关女性的文物都具有美丽动人的外形,至少展陈起来会是一个让人怡悦的展览,既然一开始定位于展览的综合性和艺术化,那么接下来我们必须度量如何将文物以最合适的方式展陈于一体,并且通过文物与文物间的关联来达到展览的美化效果。说实话,南京博物院所藏女性文物中没有特别惊艳的藏品,如何将一
论《平凡的世界》中田润叶的悲剧人生
作者: 逯惠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成因   田润叶   人生悲剧  
描述: 润叶是路遥笔下众多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之一,也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女性之一。她的对理想爱情的执着的追求,使她的婚姻生活也充满了悲剧,从而形成了她人生的悲剧。她的人生悲剧给我们带来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流变影响
作者: 杨晓清   来源: 时代报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逐臣   他者   弃妇   女性  
描述: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以说是后代弃妇文学的滥觞,而这一时期的弃妇则更多的是在“启蒙时代”。研究《诗经》中的弃妇诗及其所展现的心态与原因,对于后世的文学研究和士人研究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本文即试图追溯弃妇诗的流变,概括其特点,并与西方的女性研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于弃妇诗的整体认识,进而阐发其现代意义。
论严歌苓历史书写的多重视域
作者: 廖姝清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域外视域   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   日常化历史书写   女性视域  
描述: 近年来严歌苓的创作颇受文学界的关注。她作品中历史题材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她的历史题材的小说,以小人物的生活为视点书写故国历史,以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还原历史,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状的观察。本文主要是以严歌苓历史题材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视域、女性视域、域外视域三重视域对其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做深度的解析。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严歌苓系列历史小说,把握作家创作所持的历史观,及个人化的言说方式。绪论部分分析整理了严歌苓历史小说研究的现状,由此发现严歌苓历史题材小说具有的巨大言说空间,阐述论文的创
南楼与西湖:清代闺秀诗栖居的文学空间
作者: 宋清秀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秀诗   文学空间   西湖   南楼  
描述: ;在流动的公共领域西湖之上,闺秀通过雅集唱和,积极致力于女性文学艺术价值的提升。闺秀在“南楼”与“西湖”中,凭借文学自觉,在扩展女性文学艺术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最终取得了足以能称为“有一代之所胜”的文学成就。
南楼与西湖:清代闺秀诗栖居的文学空间
作者: 宋清秀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栖居   清代   文学艺术价值   文学空间   闺秀   西湖   相对静止   女性文学  
描述: “南楼”与“西湖”是蕴藏重要文化内涵的闺秀文学活动空间。一个静止,一个流动,在相对静止的南楼之中.闺秀从师于男性学者文人,且利用贤母课子获得社会声誉,打破传统内外界限的同时,使女性文学更具社会价值:在流动的公共领域西湖之上,闺秀通过雅集唱和,积极致力于女性文学艺术价值的提升。
译者的选择与翻译批评—《苔蕾丝·德斯盖鲁》三译本研究
作者: 赵清曦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间性   翻译批评   贝尔曼   《苔蕾丝·德斯盖鲁》  
描述: 《苔蕾丝·德斯盖鲁》写于1927年,作者莫里亚克运用精湛别致的意识流手法塑造了苔蕾丝这样一个犹如“暗夜天使”般的经典女性形象。该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最佳小说之一,1981年在我国首度出现单行译本,此后引发了学界对莫里亚克小说的关注,有关莫氏创作手法、作品译介、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等研究风行一时。可以说,这些学术成果是翻译活动历史价值的体现。长期的翻译理论研究和无数的翻译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对文学作品原文本的理解与阐释,往往不是一个译者能够一劳永逸地完成的,因此也永远没有唯一的翻译定本。《苔蕾丝·德斯盖
毕飞宇小说性叙事研究
作者: 李清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毕飞宇   性叙事   小说  
描述: 毕飞宇自20世纪90年代正式步入文坛以来,获得很多文学奖项,2011年更是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毕飞宇在成为获奖专业户的同时,也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有关研究文章从其创作早期的零星出现到掀起研究高潮,毕飞宇小说成为近年的文学研究热点。毕飞宇的小说创作从数量上看短篇最为丰富,但短、中、长篇皆有佳作;从题材上看,历史题材、乡村题材、城市题材构成其小说创作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毕飞宇的小说创作中,大量存在的性叙事成为其突出特点,在这三类题材的小说中,这一点表现极为鲜明,性叙事可以成为解读毕飞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与两性关系——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考察(1937-1949)
作者: 杜清娥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行革命根据地   革命   婚姻   女性  
描述: 整饬根据地政治生态、变革根据地社会习俗、动员根据地普通民众是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亦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由之路。从苏维埃时代起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的1940年代末,中共为了生存和壮大自己,在不同历史时段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及其方针、政策对农村根据地进行过广泛的社会动员。通过提高家庭地位、改善婚姻关系、解除婚姻痛苦对妇女之发动,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乡村社会地域特征明显,社会生态和风俗习惯迥异,故各地对妇女的社会动员之进程、特
赏析《雪国》中川端康成所塑造的女性美
作者: 刘清扬   朴正龙   来源: 现代交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女性形象   伤感之美   川端康成  
描述: 《雪国》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名作,始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笔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具有醉心的“物哀”风格,具体到其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则很有“伤感之美”,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叶子和驹子两位女性形象,前者所描述的是凄冷的“伤感之美”,后者所描述的是野性的“伤感之美”。本文试就这两位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作以赏析。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