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关妇女理论问题的四点反思
作者: 张德强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生存   性别分工   两性和谐  
描述: “妇女解放”口号在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中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妇女就业本质上是妇女的生存问题,在“异化”劳动中还谈不到“解放”。人的解放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男女性别分工受到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性别分工是明显的,发达的生产力条件下,性别分工趋向模糊,不能将性别平等与性别分工混淆起来。当前妇女运动应当关注底层妇女的生存条件的改善,而不应受到极端的“反文化”的女性主义的论调影响。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的两性关系,必须克服我们普遍的极端主义和专制主义思维方式。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序
作者: 文选德   来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学术专著   史实   研究员   湖南   现代   当事人   女性  
描述: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史》序
屠格涅夫与施笃姆诗化小说的特色比较
作者: 徐德伟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小说   诗意现实主义   自然   女性形象   艺术特色  
描述: 屠格涅夫与施笃姆都是十九世纪享誉世界的作家,在世界文学中,屠格涅夫和施笃姆都以抒情大师而著称。他们既是小说家,却又不愧为抒情诗人;而作为抒情诗人,却又是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小说作品,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而精确的写实,又弥漫着浓郁的诗的氛围,在文学批评史上,他们的这一创作风格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他们在秉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吸收融会了浪漫主义文学诸多长处,应用于他们所擅长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当中去,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诗化的小说艺术特色,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现实主义真实再现客观世界和浪漫主义主观抒情的高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围——蒋子丹小说创作论
作者: 鲁德江   来源: 海南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小说   女性意识   蒋子丹   性别批判   女性解放  
描述: 蒋子丹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创作队伍中一位重要作家,她从1983年开始写小说,曾先后获得当代女性文学奖、庄重文学奖、湖南省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她以独具风格的小说创作,获得了“用现代的艺术招法进入‘主义’层次的第一人”的称号。 蒋子丹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思考,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是当代中国女作家关于女性主义小说创作的一个缩影。首先,新时期的各种外来思潮的涌入给女性小说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视角和技法;其次,她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形成了她特别的思维角度,也为形成独具魅力的风格奠定了
“巾帼英雄”构筑海关亮丽风景
作者: 吴德群曹菲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海关   效果显著   创建工作   创建活动   岗位特点   工作对象   巾帼英雄   妇女组织   综合业务   关员  
描述: “巾帼英雄”构筑海关亮丽风景
非洲驻华使节夫人小组访问我省
作者: 袁德善   孙永科   来源: 山西妇女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小额贷款   山西   非洲   外交关系   使节   科技示范基地   中非友谊   尼日利亚   妇女组织  
描述: 非洲驻华使节夫人小组访问我省
民乐妇女新农村建设显身手
作者: 焦德宏樊娟   来源: 张掖日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民乐   草畜产业   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妇联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   实践活动   妇女组织   职能作用   重要力量  
描述: 民乐妇女新农村建设显身手
印共(马)胜利之路: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作者: 维贾·普拉沙德   官进胜   邱显平   来源: 国外理论动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平均水平   外国投资   《前线》   政治权利   村民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   印共     妇女组织  
描述: 美国著名左翼网站http://www.counterpunch.org于2006年5月13日和5月20日,分别发表了维贾·普拉沙(VijayPrashad)和亚历山大·科伯恩
“女儿国” 瞬间的历史梦幻
作者: 牟子   益西桑丹   常德   付凌云   来源: 西藏旅游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国   丹巴   女王   历史   石笋   女儿国   故事   神山   锅庄   女性形象  
描述: 历史烟云,缈无踪迹,时间改变着一切,东女国的旧事风流而去,岁月的尘埃莫非真能掩盖那一段美丽而又遥远的故事?青山虽无言,流水却有声,高高矗立的古石碉还在证实着这如烟往事,古老的嘉绒文化传承还在昭示着这段传奇的历史,女儿国的遗风在嘉绒藏区,尤其是在丹巴这块神秘的上地上随处可见
死亡能对抗什么
作者: 张英芳   李明德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桥   老子   生活   便秘   记者   南岸嘴   声音   死亡   方方   男人  
描述: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臆知我们是以何种隆重的仪式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降临时惊人的啼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但是对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有限的生命,结束短暂的旅程,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预知,某种程度上我们对生是充满幻想的,对于死亡却是那么无能为力。尽管必须经历死亡,但无法知晓生命灭失后曾经亲密的人将以什么样的心情来悼念我们的离去,我们总在追问,却始终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死亡的神秘与无法实践在为生命罩上一层悲凉的同时,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些还生活在俗世的生命更加地迷恋凡尘,也许死亡真的需要勇气。不知道海明威将那管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