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内涵解读
作者: 李庶长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 :茅盾研究(第九辑)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茅盾塑造的"时代女性"形象系列,是特定历史时代文化思想、社会矛盾作用于作家头脑的审美表现。必须正确而深刻地洞察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和诸种社会矛盾交织、碰撞及其发展动向,才能正确解读并理解"时代女性"的深刻内涵。也就是只有准确把握住新文化运动怎样正确过渡到"社会革命"运动,"个性主义"怎样正确过渡到革命集体主义,才能准确理解这些知识女性心灵跳动的频率和走向。
苏雪林《灯前诗草》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林俊宏  召开年:1999 会议名称 :海峡两岸苏雪林教授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苏雪林《灯前诗草》中的女性形象
编后
作者: 暂无 召开年:1984 会议名称 :茅盾研究(第二辑)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编定这一期稿件,我们想,读者一定十分珍视茅盾同志的遗作《读书杂记》和他的书信。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刊出茅公未发表的文稿,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萧三同志的《论<子夜>》,写于一九三七年,时过半个多世纪,才与国内读者见面。它在茅盾研究历史上的价值,很值得重视。本期发表的《大革命后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群》、《论茅盾小说创作的象征色彩》、《论茅盾早期介绍写实主义自然主义问题》等,都出自中青年研究者
绳文文化的陶制土偶雕塑纹饰:新的研究方法
作者: OlgaDanilova  陈思  召开年:2012 会议名称 :’1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陶制土偶雕塑是日本列岛新石器时代绳文文化的著名遗物.土偶在本州北部和中部及北海道西南部的绳文时代中期、晚期和末期遗址中多有发现.科学家认为土偶雕塑是一种多功能的器物.它们可能会被作为生殖崇拜(女性形象),在萨满仪式中作为沟通世俗世界与鬼神世界的媒介,在葬礼上作为存放逝者灵魂的容器.大部分的土偶雕像的装饰性纹饰以各种技巧制作——浮雕补花细工、阳刻、阴刻、凹线、几种压印纹、竹杆印纹、绳线纹.一些研究者把土偶上的纹饰解释为几种人体装饰——刺青,刺痕,用染料上色.一些观点认为土偶的纹饰是古代服装的细部(Dubre
经典文学女性形象的审美与批评视角
作者: 吴红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第六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自古以来,文学和艺术在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悠久的渊源。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莱辛在其重要论著《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中更是廓清了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及艺术形式之一的绘画之间的界限,充分地肯定了文学和艺术与生俱来的共通性。在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遵循着"S"形法则创造出了无以数计令人叹为观止的极富女性美的艺术形象,而实际上,文学家们亦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法则以及罗丹所认为的"美,就是性格和表现"的观点在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里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
纤花不染尘·生命谱悲歌 观香港演艺学院学生演出粤剧折子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感
作者: 彭慧卿  召开年:2015 会议名称 :中国演员:2015年第4期(总第46期)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幕启,长江边的瓜州古渡,浪花拍打着停泊在江边的画舫,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子身穿紫帔白裙、自船舱款款而上,在板面音乐中朗朗念白……这便是香港演艺学院由胡芝风老师导演,周仕深老师根据河北梆子改编的粤剧折子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杜十娘这个执着追求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曲牌唱词的灵活运用,舞台设计的匠心独
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
作者: 文雅歌  召开年:2010 会议名称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阿毛的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讲述了一个艺术女性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涉及到现实生活中许多既困惑又敏锐的话题。作者通过多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出自己对爱情、对生活、对事业的理解和思考,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潜隐的、充满感伤和哀婉情调的女性世界中。
简论辛词女性形象
作者: 刘国蓉  召开年:2007 会议名称 :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辛弃疚是南宋爱国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少有对女性的关注,其词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作品约八十余首,不到其作品的七分之一。这些女性以歌妓、思妇、历史人物、村妇、传说中的女性居多。通过对辛词女性形象的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第一,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美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第二,反映了辛弃疾的女性观。第三,展示了英雄内心世界深重的苦闷。第四,体现了时代的影响。第五,是辛词才学化的有力证明。第六,体现了辛词题材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折射出了辛其人完整
第二节 从莎乐美之吻到母亲的泪水:爱尔兰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在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映射
作者: 步凡  召开年:2009 会议名称 :"中国与爱尔兰:1979-2009"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纵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君子倾慕的"窈窕淑女",到《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女神形象,都体现出柔美婉约,似水般温柔的特质。当面临道德修养的抉择,红颜知己会"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当游子求学远行的时候,往往牵挂家中"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反面
章静论:茅盾小说人物研究之一
作者: 朱德发  召开年:1988 会议名称 :茅盾研究(第三辑)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作为再现艺术的小说,它所描写出的人物不应是"标本式"的,也不该是纸剪的"傀儡式"的,应该是"立体的复杂性的活人"①。茅盾正是根据这种美学追求,创作生涯一开始便在处女作《幻灭》中,比较成功地塑造了章静这个具有立体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它初步显示出作者善于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在动荡的大时代的激流里刻画活生生典型的艺术才能;同时也表现出他起
< 1 2 3 4 5 6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