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女性赞歌 悲歌 挽歌:丁玲、萧红、张爱玲小说比较
作者: 韩日新  召开年:1999 会议名称 :第八次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4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艰苦的民族生死存亡大搏斗和黎明前的黑暗时期,神州大地被分割为解放区、国统区与沦陷区。这是三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而丁玲、萧红、张爱玲则是在这三块土地上笔耕的女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在塑造女性形象、反映女性生活、表达女性情感方面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彼此的生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性别角色分析——基于199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结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 刘朝晖  召开年:2008 会议名称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第二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性别角色分析——基于1998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结论的比较研究
1920年代的征婚广告
作者: 高岛航  召开年:2005 会议名称 :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的转折点,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精英男性显示了对新的女性形象——解放的、独立的、自由的,以及以恋爱为基础的新的两性关系的向往。虽然青
"告诉世界"的方式:小说中的南京大屠杀与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
作者: 李永东  召开年:2014 会议名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摘要:南京大屠杀叙事的基本动因和姿态是"告诉世界"。"告诉世界"的方式受民族立场、时代语境、作家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位置、态度与时代性的遇合,使得民族国家观念的表达显得繁复而歧异。抗战与冷战时期的小说围绕战争与男人展开,倾向从"大屠杀"的角度叙述日军暴行;新世纪的小说则围绕战争与女人展开,偏好从"强奸"角度构设故事。中国作家的大屠杀叙事存在整体民族主义和阶级、政党民族主义的区分;日本人的文本着意嘲弄、瓦解中国的核心价值,对中华民族进行精神虐杀;美籍华裔作家把故事空间设置为美国教堂和教会学校,故事笼罩在暴行与庇护、
< 1 2 3 ...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