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女汉子”形象
-
作者:
徐志蔓
日期:2015-01-01
来源 :安徽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叙事分析 “女汉子” 形象探因 价值
- 描述:2013年以来,有关“女汉子”的网络讨论热闹非常。对于这一现象,评论家们多从社会学、符号学角度评估“女汉子”形象,缺少系统性地探究小说文本的人文性内涵。本文着重从那些已经被公认的文学经典出发,在立足分析“女汉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基础上,探讨“女汉子形象何以存在”。在分析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女汉子”形象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内涵和复杂性,可以通过不同时期作者对“女汉子”形象的表达,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第一章围绕“何为女汉子”,对“女汉子”形象进行阐释,把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
- 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
-
作者:
李亚萍
日期:2004-01-01
来源 :暨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他者” 美国华文文学 主题 文化认同
- 描述: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华文文学,在内容题材上一直都有内在的延续性。但在相关主题的书写中,60年代台港留学生作家群与80年代后大陆新移民文群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立场和思考视角:1、在故国回望的书写中,前者始终缠绕不去的“弃儿”心态表现出对家国分裂的历史悲情和对文化政治的反思,后者则将特定历史时代作为反思人性的背景;2、面对现实生存苦难,前者因生活困境而引发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后者则面对现实,表述苦难生存;3、异族交往主题从对“他者”形象的不同刻画中反映两代作家对美国他者的不同态度和文化立场;4、同胞经验的述写以大陆女
-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的“城市想象”
-
作者:
辛林衡
日期:2016-01-01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小说 城市想象 世俗化 历史化 身体化
- 描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城市小说创作是个颇引人注目的现象。在9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三代女作家同台竞技,中国女性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女性意识的极端张扬和创作的高峰,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城市创作中,女性作家更多的将城市当作虚构与想象的产物,而不仅仅是生存的环境与背景,等同于现实的城市。这是一个颇具趣味并值得思索的文学和文化现象。从这一文学现象出发,将“文学想象”引入对90年代的女性城市小说的研究之中,可以从文学与城市、女性作家与城市的关系上作根本的阐释,梳理90年代的女性城市小说是如何虚
-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中的都市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陈冲
日期:2011-01-01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 都市女性形象 分化
- 描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异军突起,形成了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对于文学研究来说,对这些作品进行理论阐释、思想剖析、形象建构就成了一个必要的任务。在研究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研究视角,如何去看待这一类作品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的众多思路中,很大一部分是从性别差异出发,采取文化路线,对所出现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进行宏观把握,往往侧重于其创作与男性文学创作的区别上,这样一种研究方法,不利于深入把握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和内涵,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概述性的研究。本文从
- 20世纪90年代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以《高阳公主》、《梦断关河》和《长恨歌》为中心
-
作者:
罗薇
日期:2016-01-01
来源 :湖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生命意识 存在主义 历史题材小说 创作语境 女性书写
- 描述:20世界90年代,随着中国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女性意识的日渐觉醒,她们开始以清醒的性别身份、女性的历史眼光进行历史题材小说的女性书写。这种书写既有着对女性生命经验和身体欲望等感性内容的描述,又有着对以往被忽视、歪曲的历史女性形象的纠正还原,同时也有着对历史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与剖析,充分展现了历史女性的生命意识和存在之思。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在冲破男性话语权的尝试与努力中,给予历史以全新的阐释,赋予历史题材小说以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并体现女性书写历史的勇气与智慧。在这样的历史使命无声的召唤下,出现了90年代历史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郑磊
日期:2010-01-01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在本论文中,“女性电影”指的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或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为题材的具有一定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文本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她们采取的独特的性别视角,赋予了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丰富的内涵,她们虽未标榜为女性“立言”,却处处表现出摆脱传统父权制话语的束缚、建构女性独立意识的欲望。正因为此,本论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二十年间的女性电影文本,力图从多个层面对其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进行解读。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研究的对象,介绍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警匪片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刘姝彤
日期:2016-01-01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匪徒 女性意识 香港警匪片 女受害者 女警察
- 描述:香港警匪片作为一个璀璨的电影类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为了便于研究,该论文将这些女性形象按其身份特征归纳为女警察、女匪徒和女受害者,她们是香港警匪片里最常见的三大类女性形象。并且,本文将她们放置在男权社会和警匪片的双重背景下,以女性主义思想为切入点,运用电影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逐章分析。第一章“香港警匪片中的女警察形象”重点阐述女警察作为女性和警察复合体的矛盾特性,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银幕形象的嬗变过程;第二章“香港警匪片中的女匪徒形象”,论述邪恶神秘的女匪徒“棋子”般
- 20世纪80--90年代壮族女性作家小说的人物研究
-
作者:
朱佩
日期:2016-01-01
来源 :广西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90年代 壮族女性作家 人物 20世纪80 小说
- 描述:20世纪80—90年代,壮族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女性小说家,使得壮族女性文坛中出现了中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潮。在此之前,壮族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陆小姑、张苗泉、曾平澜等女性诗人,而壮族女性小说家却十分罕见,而在此之后,壮族文学史上才出现了由女性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因此,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出现的壮族女性小说家及其创作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就显得尤为珍贵。在这些壮族女性作家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社会变革时期不同人物的心理和生存状态。本文以20世纪80一90年代这个时间节点出现的几位壮族女性作家的作品中
- 20世纪70年代初期:媒介女性形象解析
-
作者:
刘伟娜
日期:2007-01-01
来源 :河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媒介女性形象 20世纪70年代初期 样板戏电影
- 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媒介完全依附于政治,极度关注女性。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女性与真实女性相疏离,媒介样板女性与真实女性脱节,女性形象被扭曲而发生畸变。究其原因,是历史情愫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政治等客观现实环境使然。然而,媒介的冷静与理性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媒介女性形象本性的回归需要,媒介取法乎上,复位爱与理性;正确理解女性解放——女性解放任重道远,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有容乃大,为女性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媒介素养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将会构建媒介、社会与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沈敏
日期:2010-01-01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电影评论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美国女性主义电影
- 描述:被传统理论定义的女性主义电影是一种立足于女性特征,以女性为叙事主题,并且以女性为主要收视目标的文艺表达形式。然而这一电影类型在以男性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地位甚微,其结果褒贬不一。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对自美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性电影作一探讨。女性主义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特征,打破了男性占支配地位的好莱坞传统电影叙事形式,塑造了坚强、独立、事业成功的女性形象,充分展示了女性主义的文化特征,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不仅使女性在电影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为提高女性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