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
-
作者:
孙丽凤
日期:2010-01-01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关系 鲁迅 因子 台湾文学 接受
- 描述:20世纪20年代初,台湾新文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发生,浓重的“中国情结”成为其百年发展中存在的鲜明的特征。在探求百年台湾文学发展因由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人物——鲁迅,对台湾文学的发轫、发展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是首屈一指的。鲁迅深邃的思想及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台湾作家学习的标尺。鲁迅一生从未亲临台湾,却与台湾有着颇深的机缘,并在台湾引起了深刻的文化反响。台湾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政治环境,使得台湾对鲁迅的接受呈抛物线状,但是鲁迅的影响力一直是以强而深的状态存在着。大陆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台
- 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
-
作者:
张金凤
日期:2010-01-01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地方戏曲 柳子戏 鲁西南 美学
- 描述:柳子戏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它取材广泛,剧目丰富,舞台表演粗犷豪放,泼辣大胆,曲调纯朴自然,婉转动听,在清朝就深受人们喜爱,获得了“东柳”的美誉。2006年5月,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发源于山东,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曲折,兴盛时曾进京演出,衰落时曾一度濒临失传。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柳子戏始终流行于鲁西南地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鲁西南地区土壤的滋润对于柳子戏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在总结柳子戏声腔源流和发展兴衰的基础
- 鲁派年代剧地域文化形象研究
-
作者:
谷妮娜
日期:2016-01-01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民间话语 文化认同 地域文化形象 鲁派年代剧
- 描述:在全球化语境与世界文化多样性并存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电视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鲁派电视剧的创作离不开齐鲁地域文化的滋养,一批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电视剧涌现荧屏,带有齐鲁文化视角,也生动诠释了齐鲁地域文化形象。鲁派年代剧展现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地域空间,塑造了民间化的人物形象。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剧中通过表达史诗般家国一体的观念,建构了地域文化认同。论文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鲁派年代剧独具特色的
- 鲁彦周长篇小说人物论
-
作者:
傅雪
日期:2014-01-01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鲁彦周 现实主义 人道主义 知识分子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鲁彦周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小说家和影视剧作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为读者呈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在中国当代文坛尤其是安徽当代文坛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此相应,学术界的许多学者们已经对鲁彦周的文学作品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寻找新的视角,发现新的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有价值的启示是本文努力的方向。据此,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和总结前人对于鲁彦周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找出本文对鲁彦周作
-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分析——以《吉尔吉,我们中的一个》中的女主人公为例
-
作者:
周晓玲
日期:2016-01-01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伊姆加德·科伊恩 《吉尔吉 魏玛共和国 新女性 我们中的一个》
- 描述:德国妇女运动始于19世纪40年代,市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妇女都投身其中,成立了许多妇女组织,提出了各自的运动主张,为争取男女平权共同奋斗。至20世纪初,妇女运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女性终于获得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工作权,这为“新女性”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新女性”是产生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一个概念,新女性们打扮入时、洒脱不羁,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她们追求独立、平等与自由,对事业、家庭与婚姻有自己的见解,渴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伊姆加德˙科伊恩是德国魏玛共和国末期的一位女作家,本身也是一位新女性。她擅长以女性的
- 魏晋诗赋中女性形象的文化研究
-
作者:
钟丽
日期:2012-01-01
来源 :西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诗赋 文化研究 女性形象 魏晋
- 描述:魏晋时期上承汉代思妇诗,下启南北朝宫体诗,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是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这一时期的诗赋成果体现了魏晋文士逞才竞艺、有意为诗的创作风潮,魏晋文士在创作诗赋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主观理想,使之具有更为强烈的个性特征。透过这一时期的诗赋可见出魏晋文士的精神风貌及其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文士作为魏晋时期较为重要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精神风貌对当时的文化及其审美取向具有较为重大的影响力。因之,对魏晋文士精神风貌的研究当属于文化研究。随着汉代思妇诗定型,思妇诗写作在魏晋时期有本可摩;神女赋创作继宋玉之后在建安时期
- 魏晋南北朝闺怨诗研究
-
作者:
邱冬梅
日期:2017-11-24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成熟 魏晋南北朝 闺怨诗
- 描述: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人诗的成熟期,闺怨诗作为一种传统的诗歌类型在此阶段也逐渐走向了成熟。这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写作内容渐呈模式化,比如高处望归、月下捣衣、深闺懒妆、空床怨叹等;二是诗歌主题渐类型化成女性悲歌、文人寄怀、怨刺时政三种;三是其风格特色呈现出并行的两支,文人闺怨诗往往悲怨凄美、渐趋含蓄,而闺怨民歌则真切朴实、直白俏皮。 魏晋南北朝闺怨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美丽而敏感、忠贞而体贴,同时又内敛隐忍、缺乏反抗精神。之所以如此,源于女性形象背后的作为参照系的男性本位思想,诗中的女性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她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晓梅
日期:2006-01-01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女性形象 鬼神怪异
- 描述:中国古代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因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是把经世致用的功利性放在首位,小说的社会功用就始终未被充分认识,志怪小说作为古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虽然拥有众多的读者,但却未进入正统的文学殿堂,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犹如中国古典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其艺术价值更是有待于人们继续深入地研究和充分地挖掘。虽然对于志怪小说审美价值的研究近年来也终于打破了沉寂,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多泛泛地评论志怪与佛道等宗教的关系,又因为志怪小说有
-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梦
日期:2008-01-01
来源 :东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当时有些志怪小说的作者已经开始注意表现作品中人物的特定情感和个性,使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性和生动性。特别是-些优秀篇章中的女性形象,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且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作为起步时期的中国小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并不回避当代的理论分析方法,但是着重从志怪小说文本出发,密切围绕女性形象,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展开。首先,从文本本身出发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女性加以分类,分类时不仅关注志怪中比较引入注目的女神(
- 魏晋南北朝小说贵妇形象研究
-
作者:
姚莹
日期:2014-01-01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文化心理 小说 贵族妇女
-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早期发展阶段。由于当时大多数作者并非“有意”虚构小说,在下笔时大多奉行实录精神,故这一时期的小说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对正史所记载的社会现实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小说所要表达的社会内容和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在当时的众多小说中,女性形象虽然大多处于陪衬的地位,但数量并不算少。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门阀观念极盛的特殊时期,当时的贵族女性和平民女性的境遇也有着天壤之别。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小说中的贵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