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解读《慈悲》中的女性身份诉求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邢文红
【摘要】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了其第九部著作《慈悲》,阐述了她对于殖民地时期女性身份的新探索。不同于以往著作,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不只关注白人及黑人女性身份危机的根源,而是进一步揭示女性弱势群体如何在父权制的殖民社会中寻求身份完整。《慈悲》一经发表便获得了文学界与出版界的一致好评。不少学者纷纷撰写期刊文章比较此小说与以往小说的不同之处,只有小部分评论家致力于研究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危机与身份重建问题。但几乎没有学者着重研究小说中白人丽贝卡和黑人奴隶佛罗伦斯在身份危机与身份重建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年度】2015
【导师姓名】彭晓华
【分类号】I712.074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慈悲》中的规训权力解析 作者:鹿琴 年份:2014
- 2、“伊甸园”的解构与女性的自我建构:《慈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作者:李岩 年份:2012
- 3、被囚困的灵魂: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慈悲》 作者:乌仁图亚 年份:2013
- 4、文学伦理学视阈下的《慈悲》女性群像研究 作者:刘海杰 年份:2015
- 5、伊甸园中的女人们:托妮•莫里森小说《慈悲》中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杨海川 年份:2013
- 6、论托尼·莫里森小说《慈悲》中的女性主体性:自我寻找之旅 作者:林亚 年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