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15 条
-
《南京的基督》"宋金花"女性形象浅析
-
作者:
韩欢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观
基督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女性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始终是不断变化的.而每个女性的形象通常并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因此,不仅要将其放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语言之中来分析,更要将其放在整个社会历史的复杂大背景中进行剖析.就日本社会而言,上古时代的日本女性热情.积极、欢快地驰骋在原野上.然而渐渐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而受到压抑.到明治时期,倡导男女的平等和地位提高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外,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以及欧洲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也对日本妇女思想的解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正时期,日本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又有了更大的
-
浅析朝鲜、韩国战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倩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动态
韩国战时小说
朝鲜战争战时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开始遭受空前劫难,于1953年7月27日宣告休战。在这期间朝鲜战争题材小说、韩国战时小说发展旺盛。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透视当时的社会历史,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文学动态。朝鲜韩国作品大都通过对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及特殊人物的描写来表现爱国主义及当时作家对战争的认识及观点。但是无论在朝鲜战争战时小说,还是韩国战时文学小说中,我们不能忽略的内容是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
-
小乘佛教对傣族叙事长诗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
作者:
阮崇友
郑明钧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乘佛教
傣族女性形象
佛教思想
-
描述:
傣族叙事长诗中,塑造了众多的傣族女性形象,她们有的善良,有的美丽,有的勇敢.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乘佛教对于傣族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了许多佛教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也将傣族女性形象展现得更完美.
-
明治时期日本社会底层女性的形象塑造——以樋口一叶《大年夜》为中心
-
作者:
朱旭峰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樋口一叶
女性形象
《大年夜》
-
描述:
樋口一叶(1872-1896)本名夏子,是日本第一位职业女性作家.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数篇传世佳作,发表于1894年(明治27年)12月的《文学界》上的作品《大年夜》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部名作可被称为是奠定樋口一叶文坛地位的决定之作.本文中,笔者主要从作品主人公阿峰的下女形象、阿峰的东家和伯父家的二元空间对立、被设定为阿峰的”守护神”的石之助的形象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
-
从丁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浅析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
-
作者:
牟振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莎菲、黑妮等一系列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不同层面上体现着丁玲的女性意识又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些均与丁玲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同时对于丁玲后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同样是其女性意识的表现。
-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男权批判与女性悲悯意识
-
作者:
李静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批判
觉醒
女性命运
-
描述:
《红玫瑰与白玫瑰》以一个男人的情感历程为主线,讲述了振宝生命中曾出现的妓女、情人、伴侣等女性角色.通过这个作品中特殊的又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一种男权批判精神,体现了对以男权为中心的中国社会的批判意识.传递了渴望颠覆男权统治局面的呐喊和呼声,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悲悯.
-
林语堂眼中的完美女性——姚木兰
-
作者:
李慧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京华烟云》
林语堂
姚木兰
-
描述:
小说《京华烟云》以姚木兰为形象依托,林语堂刻画了心中完美女性的形象,传达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如何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活出一份诗情画意,使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 本文借分析姚木兰的言行,意在探究林语堂对人生的体悟和对女性的审美.
-
浅析巴尔扎克小说的悲剧意识及意义
-
作者:
李令海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一、悲剧形象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像别的作家所写的那样死板生硬,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正因如此才能写出法国当时的社会生活,也只有这样的作家才是真正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深刻的剖析人们的真实。在巴尔扎克的笔下有一群悲剧的男人,为了生活不停地赚钱,为了子女不停的努力,也有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断的克扣一切,这是男人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却是主导着社会的前行。巴尔扎克笔下的女性形象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爱情中的女人,对于爱情,她们的不同选择让她们过着一种不同的生活,或生或死,或幸福或凄凉。但就是因为这些悲剧中
-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
-
作者:
韩欢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中国观
中国情结
-
描述:
在中国关于芥川龙之介中国观的研究多以芥川中国之行为分期,选取前期某一作品反映中国之行前的芥川的中国观,后期也同样多以《中国游记》等游记为研究对象,阐释芥川后期的中国观.而纵观芥川龙之介的创作生涯与日本社会大背景之交融,来研判芥川少时的"中国古典情结"至晚年的"中国观"变迁的背景、原因的鸟瞰式论文却是少见.鉴此,本人欲选取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三篇短篇小说《杜子春》 《南京的基督》 《湖南的扇子》为研究对象,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观变迁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透视其中国观变迁的过程,进而深入挖
-
《德伯家的苔丝》与《母亲和我们》中女性悲剧命运之比
-
作者:
杨浩
来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德
悲剧
命运
女性
-
描述:
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母亲和我们》中,哈代和韩天航分别给读者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苔丝和刘月季.虽然这两个女性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在她们身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伦理道德观,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审美观点.作者在赋予主人公许多美好品质的同时,也给她们安排了悲剧性的命运,苔丝的悲剧命运是哈代对他那个社会进行怀疑批判的结果,是一种自觉的写作结果;刘月季的悲剧命运则是韩天航在有意塑造一位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时的一种不自觉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