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绣在屏风上的鸟——《革命之路》与《结婚十年》中女性形象对比
-
作者:
李帅旗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婚十年》
父权制压迫
《革命之路》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父权制婚姻中,女性的命运是相似的。《革命之路》中的爱波与《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都被禁锢在婚姻的牢笼中,想要逃脱却反而更快地走向死亡。虽然在纵向的命运轨迹上,爱波与苏怀青呈现出一致性,但在具体的逃遁过程中,二人的反抗行动却出现巨大的裂痕,这与她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以及创作者的性别立场有着莫大的关系。
-
道德审美的限度——析路遥小说的女性观兼谈创作心理
-
作者:
肖庆国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遥
谱系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第二性
-
描述:
女性形象谱系在路遥小说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致可以概括为忠于传统道德与反传统道德的性格特征,后一种性格特征历来鲜为研究者所关注。二者都遵循着基于路遥小说中女性观的创作原则,即作为他者的女性形象。从女性主义文学的批评视角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仅是被作为男性形象价值的附属,女性自身价值的独立追求成为了被消解的权力对象。这折射出了路遥自我意识对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强烈的主观介入,造成了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扁平化与精神理想化色彩。
-
性别浓雾下的人性之花——论严歌苓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双性同体意识
-
作者:
徐睿
来源: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双性同体
性别意识
严歌苓
-
描述:
严歌苓小说中的大量女性人物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性别特征,不仅契合了“双性同体”理论对于跨性别者的论说、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严歌苓通过立足性别而又超越性别的人物塑造方式和人性更先、更大于女性或男性性别划分的创作理念,表达出对“人性”主题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