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励耘学刊(文学卷) 】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个人情感的激发与理性演绎的艰难:论巴金的《家》
作者:
李哲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金
情感
自传
理性
女性
描述:
在巴金经典作品《家》的文本中,"自传体"与"文学性"错杂并置并建立起复杂的关联,这使得《家》在文体上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对巴金来说,文学只具有形式意义,它试图以此对信仰进行形象化的演绎,但是文学形式本身却激发了他的个人情感,这最终阻滞了理性话语在文本中生成叙事场景的过程,也使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出现了与其"新女性"人格理想的严重错位。
在女性身体,文本与革命意义之间的移行:对张天翼小说《移行》的一种符号学的解读
作者:
李力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行》
张天翼
革命
文本建构
女性身体
描述:
晚清以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诸多关于女性的命题以及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但由于其中的大多数是由男性作家打造出来的,常常被男性知识分子用作创造主流话语的符号、象征、修辞和被指,却并未能真正彰显和弘扬女性自身的意识、身体体验、性别价值和诉求。本文通过解读张天翼的革命小说《移行》来展示革命的意义是怎样通过其与不同语言符号的联系而确立的,而对不同语言符号的调度,不仅表现出小说作者个人的政治倾向,而且负载着根深蒂固的性别、文化和政治集体无意识。
女性文学的世纪梦
作者:
郝明工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的中国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如何评价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必须置于现代转型的中国过程之中来进行历史考察,以探讨女性文学在20世纪中国出现的可能性。传统的女子文学与现代的女性文学之间的文化差异,直接表现为是否出现了女性写作,20世纪中国的女性写作应该是现代女性的个性化写作,而20世纪中国的女性文学应该是基于女性写作之上的人的文学。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普遍出现,女性文学在现代中国开始成为梦想成真的文学现实。
中国女性文学史的新篇:评《彤管:中华帝国时代的女性书写》
作者:
陆汀
王蔚
梁霞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性作家
女作家
帝国时代
中国女性文学
文学创作
女性创作
作家作品
女性书写
文学史
描述:
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伊维德(Wilt Idema)教授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亚洲与近东语言文学系管佩达(Beata Grant)教授合著的中国女性文学史教材《彤管:中华帝国时代的女性书写》(The RedBrush: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2004年由哈佛大学亚洲中心作
女子高等教育与现代女性“为人”与“为文”的自觉:以女高师作家为例看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知识结构与教育背景
作者:
王翠艳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高等教育
“为人”与“为文”
北京女高师现代女作家
描述:
不同于新文学第一代男性作家的多数负笈海外和传统女性作家的闺阁受教,现代女性作家的出现和女性文学的发生基本属于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物。闺阁教育的式微、启蒙思想的输入、注重写作训练的国文教育及以新文化运动启蒙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师资构成等要素交互渗透,使得女大学生具有了迥异于传统女性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这既为具备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也为"新女性"与"新文学"的结合提供了偶然的历史契机。正如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依赖于北京大学师生共同开创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样,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也与中国女子
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
作者:
罗锦贤
来源:
励耘学刊(文学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北平
女性写作
出走
沦陷时期
描述:
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在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了一个生长机会。此时的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女性文学传统,从女性婚恋、女性教育与女性职业三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通过对女性"出走"后命运的关注,她们表达了建构合理家庭生活的设想。她们对教育和职业的思考,则折射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