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女性研究—孤独的“自言自语”
作者: 周美珍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研究   男性参与   学术地位  
描述: 自言自语是一直困扰女性研究的一个问题,女性研究陷于自言自语的孤独境地原因有三:一、女性研究不是影响有限就是与现实的妇女距离太远,中国女性研究应该关注中国的现实的妇女,二、女性研究少有男性的参与,原因有三:其一,男性不愿加入,其二、男性难以加入,其三、男性不便加入。妇女问题实际上是性别问题,应该让男性共同参与,妇女研究应该走向性别研究,以一种性别合作的态度、以更全面的角度和方法、更宽
村庄治理中妇女的组织参与:以浙江省K村为个案
作者: 过军   卢福营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参与   妇女   村庄治理   公共组织   农村  
描述: 本文以浙江省K村为个案,分析了现阶段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村妇女参加村庄公共组织的状况,以及妇女在村庄公共权力组织中的作用,探究了制约农村妇女的组织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
来自女性学课堂的声音:一个质的研究方法情境侧记
作者: 于守艳   王晶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当女性学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力图参与到教育的主流,发挥性别视角在教育中的影响作用时,其批判与反思的锋芒指向了知识传统以及教育关系,女性学主张教学中要贯彻女性主义的精神,重视女性经验和话语对知识的参与式建构,改变教师作为知识持有者的权威地位,把教师也作为处在情境和历史中的主体之一,在知识把握和自我认同上注重个体经验的前提
全球化背景下性别教育的本土经验:一个女性学课程建设样本的解读
作者: 陈晓敏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全球化   女性学   本土经验  
描述: 在女性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使鲜为人知女性学正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显学。在女性\妇女问题研究、社会性别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一批高校所开设的关于社会性别教育的课程对于推动中国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来,中国高校女性学课程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开设女性社会学相关课程的高校日益增多。解读和总结全球化背景下性别教育的本土经验,对于开展和实施全
情感劳动:研究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的新视角
作者: 马冬玲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   情感劳动   商业化  
描述: 本文在劳动社会性别分工研究引入情感劳动这一概念,并探讨传统社会学和女性学对情感劳动的女性化及商业化之后果的不同解释,以及情感劳动的理论潜力。
性别社会学课程实践研究
作者: 王磊   王晶   来源: 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构想   困境   课程实践  
描述: 课程建设是一门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学科知识的积累、传承、传播不可或缺的路径与载体。环顾全球,女性学课程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大学课堂,而中国女性学的学科建设则是在90年代中期,借助世妇会在北京召开的东风,在中国大陆蓬勃展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