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时期河北女作家群的小说创作
作者: 唐夏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小说创作   河北女作家  
描述: 河北女作家立身于新时期文坛,理智、率真、低调,稳健前行。她们善于讲述农村和小城镇平常女性的生活故事,表现其心绪和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和人生,其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感。她们主要从事女性文学创作,不断拓展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多种创作风格。但与其他地区女性作家相比,河北女作家不够敏感,视野小了一些。理性束缚住了形象思维,部分作品拘谨、独特性、新颖性、深刻性不足,多数人作品缺少震撼力。
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浅析
作者: 舒耘华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鲁迅   小说  
描述: 本文从社会、婚姻,性格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指出妇女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不把婚姻当作自己的唯一归宿是妇女解放的前提。
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权意识
作者: 王妹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罪恶   生命价值   萧红   女性形象   女权意识  
描述: 纵观萧红的全部作品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给中国现代文学画廊留下了一系列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重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的“萧红式”女性,她们在“生的坚强”、“死的挣扎”中寻求到了生命的火花,寻求着人生的价值,表现出反封建和谋求女性解放的女权意识。
浅谈迟子建笔下的女性人物
作者: 董慧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亲情伦理   高洁情怀   悲剧命运   迟子建   女性人物  
描述: 迟子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大兴安岭的风土人情。本文试图对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进行观照,探寻其对人物的高洁情怀、亲情伦理和悲剧命运的挖掘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生命价值的判断。
《聊斋志异》的女性意识
作者: 黄德烈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封建社会   反抗精神   女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短篇小说  
描述: 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人们在评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毕生精力的名著时,多从“浪言孤鬼史,抒发磊块愁”的角度入手,其实,《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方面,也有其独到地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聊斋志异》的女性意识
作者: 黄德烈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封建社会   反抗精神   女性意识   中国文学史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短篇小说  
描述: 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以其传世名作《聊斋志异》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人们在评价这部几乎耗尽作者毕生精力的名著时,多从“浪言孤鬼史,抒发磊块愁”的角度入手,其实,《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方面,也有其独到地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非“第二性”:女性白日梦: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作者: 耿新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奴性   雌性  
描述: 旅美作家严歌苓在创作中塑造了一批特别的女性形象,意图通过作品颠覆"第二性"这一概念,提出"女性也是第一性"的观点。但其创作中雌性、奴性的凸显展现了女性"第一性"不过是作家一场华丽的白日梦,从这个角度可以窥见其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席。
从《水浒传》女英雄形象看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和转型
作者: 唐波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与转型   女性角色意识   女英雄   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通过《水浒传》中女英雄形象的外在相貌和内在精神意识这两方面与中国古代文学中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认为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这三位英雄形象折射出女性角色意识的觉醒与转型。
谈谈《生死场》里挣扎着的女性群体
作者: 殷路辛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生育权   劳动妇女   生存权   中国现代文学   生死场   萧红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审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沉沦和挣扎的,应特别推出冰心、丁玲和萧红。冰心笔下的“淑女型”女性形象,“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冰心《诗的女神》)。丁玲笔下的“叛逆型”女性形象则无一例外是那些心灵上负着苦闷的创伤的年轻的绝叫者。萧红笔下的“挣扎型”女性形象则是“负着时代和社会最深沉的灾难,在‘生死场’上呼喊着人生、诅咒着人生的劳动妇女。”(陆文采《冰心、丁玲、萧红与女性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11期,第99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与都市”描写对女性文学创作的独特意义
作者: 谢晓俞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与都市   自审意识与抗辩意识   “姐妹情谊”   都市思考   性别权利关系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在"女性与都市"层面的另类描写,对于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独特的意义。通过笔者的梳理,认为其主要呈现出冷峻的自审意识和深切的抗辩意识;阐述全新的性别关系;构建女性话语,书写"姐妹情谊";解读商业社会,展现女性都市思考四个方面的特点。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