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色素斑的成因及其治疗
作者: 江沁   来源: 第八届东南亚地区医学美容学术大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黄褐斑   皮肤病   雀斑   色素斑   色斑成因   色斑治疗  
描述: 人们都很希望自己的脸白皙、光滑、靓丽,尤其是女性,可偏偏有些色素性皮肤病却长在脸上。这种症状虽无大碍,但它破坏女性形象的完美,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对职业女性的形象和工作影响更大。最常见的色素斑有两种:一种是黄褐斑,另一种是雀斑。本文就色素斑的成因、治疗与预防等方面作些探讨分析,愿为女性消除这类症状,正确保养皮肤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妇女运动新发展:在全国妇联九届二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11日)
作者: 顾秀莲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中国  
描述: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妇女运动新发展:在全国妇联九届二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2月11日)
试论凌叔华小说的叙事模式
作者: 周春英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第一人称情调模式   情节淡化   第三人称情节模式   客观化倾向  
描述: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凌叔华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研究者多关注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题材、女性形象等。至于凌叔华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叙事模式及形成原因,至今尚无人写专文进行讨论,文章从这个方面做些粗浅的尝试。
两株水仙花--《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的主人公自恋倾向之比较
作者: 李雪莲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自我   女性文学  
描述: 杜拉斯和林白作为女性作家,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体验来抒写情感,在作品中,<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往往关注自我,有自恋倾向,但前者情感是独立的,后者则具有依附性,体现了中国女性的无奈.
蓝色舞者的孤独飞翔——陈染小说创作中的生命“残缺”意识
作者: 吴宁宁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缺   孤独   陈染   女性  
描述: 陈染凭借个体生命的体验 ,对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残缺”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 ,在她的小说中 ,充满了一个个因生命“残缺”而孤独、幽闭、叛逆的女性形象。这种生命“残缺”意识与女性意识、孤独意识紧密相连 ,她试图通过女性写作实现女性自我的确认 ,在孤独之中追寻灵魂的完整 ,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虽然 ,她的小说因为性别的强调而突出了孤独 ,丧失了完整的生活空间 ,但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 ,对女性生命“残缺”的执著抒写 ,使她实现了对“残缺”的认同与自我的承担 ,实现了女性灵魂的飞翔。她笔下的“残缺”也因此化作一种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Aesthetics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
作者: 孙毓德   来源: 语文与国际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呈现   崇拜女性   灵肉分立   灵肉合一   文化心理   女性美学  
描述: 該研究自東西方文明中,人類本性及愛情信仰的二個基礎根源,密切地衍生出中西方文化心理上各自相關的美觀念,並隨之影響到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學的本體美學。在研究中我們將進一步探索:中西二大文化是如何呈現美學藝術及女人的靈肉合一。若女性美是深受文化環境的影響,那麼該二大文明以何方式表現女性美?又如何頌揚它呢? 女性在西方世界的各精神領域皆不缺席,諸如神化、哲學與宗教。此即意謂一個文明重視人類情感,並賜其一優越地位。此外,西方神話中的活潑綺麗的愛情,則有利於西方人的情感教育。因此,反觀中國神話中的女人,她們既不美麗,又
消费时代的身体乌托邦
作者: 孟岗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在90年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中,“身体写作”被认为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方向。但90年代后期所谓“美女作家”的出现,标志着女性的身体写作出现了商业化的危机,非但不能对父权制文化构成抵抗,反而成为父权制社会的消费品。本论文通过对中西身体写作的比较研究发现:90年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乃是从本土经验和诗学传统出发,误读并改写了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写作”理论。在西方身体写作理论中,女性身体的出场并非充当文学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身体冲动进行诗性的文本实践,从而颠覆以语言为载体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而在中国身体写作
《觉醒》中的象征主义
作者: 赵昱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美国小说家。1870年,她与奥斯卡.肖邦结婚,丈夫去世之后,在朋友的鼓励之下从事写作,并从中获益非浅。当然,她也需要写作的稿费来养
晴丽与苍凉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张爱玲   理想   女性话语   冰心  
描述: 冰心与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长河中两道美丽的风景。冰心在一九一九年步入文坛,用“爱的哲学”营造女性晴丽的世界。四十年代成名的张爱玲,则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苍凉人生。由此,亲子、亲属、两性三种关系在冰心和张爱玲的文本中得到不同的诠释,折射出两位文化背景不同的作家所持的不同的文学追求: 冰心写通俗之物,抒普泛之情,以“审美”切入时代女性生活;张爱玲择世俗之人,书鄙俗人性,从“审丑”角度挖掘存在于一切时代中的女性生存真相。冰心笔下的女性认同男性中心论,依然停留在往外寻求力量和勇气的阶段;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灰色人性
作者: 宋红芳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谈女人》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沉香屑——第一炉香》   人物性格   女性形象   小说   灰色人性  
描述: 众所周知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家庭、男女婚恋为题材 ,女性更是她倾心描摹的对象。她不像冰心那样讴歌母爱的博大 ,不像丁玲那样倾诉大时代女性的苦闷 ,而是潜入一些女性的心理底层 ,去揭示那些由于千百年的精神桎梏 ,由于自身的软弱与麻木而烙刻在灵魂深处的精神痼疾。《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成名之初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葛薇龙本是一个纯洁美丽 ,充满幻想的女孩儿 ,为了完成学业寄居在姑母梁太太的家里。她明知姑母那里是一个阴森的毁人清白的世界 ,却非留在那儿不可 ,充当了姑母猎取情人的钓饵 ,最后甚至是自愿
< 1 2 3 ... 95 96 97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