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重建女性历史的空中楼阁:新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周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新历史小说
女性
-
描述:
研究新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新历史小说将传统历史小说中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角色推到文本的主角地位、历史的正面,娼妓、姬妾、地主、土匪以及一切凡夫俗子的正面描写,使得正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殆尽,边缘人物和中间状态,以及世俗化、生活化、民间化的东西成为小说主调。平凡的女性身上不再负载过多的民族情结和家国道义,小说对于纯粹人性的刻画,直达文学审美的正面。众多的平凡女性形象,构成了与历史小说所不同的历史场景,在文学层面完成了对于女性历史的重建。 以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理论为理论参照,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
-
建构“新中国妇女”:对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的话语分析
-
作者:
冷琪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话语
《新中国妇女》
理论话语
-
描述:
本文以1949——1956年《新中国妇女》杂志为分析文本,从女性与民族国家角度出发,剖析在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家试图建构什么样的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是怎么构建起来,以及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女性形象。在论述过程中,本文以美籍以色列学者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作为理论前提。伊瓦·戴维斯认为谱系、文化、公民是民族主义计划和性别关系有关的三个面向,并详细辨析了民族主义是如何通过这三个面向达到建构女性的目的。在运用伊瓦·戴维斯的性别与民族理论的同时,笔者明确意识到中国历史语境的特殊性,所以也并不完全拘泥于伊瓦·戴
-
中国妇女与时代同行: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陈至立(英文)
-
作者:
位亮
程京京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妇女解放
妇女联合会
男女平等
事业
中国妇女
副委员长
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妇女儿童
-
描述:
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这些变化而欢欣的,莫过于致力妇女解放事业的妇女先驱们和千万妇女工作者。她们用真心和热诚,感知着2009年春天的到来,并为即将开始的新征程扬起
-
从家族观念看鲁迅笔下的女性悲剧
-
作者:
孙海军
黄国娟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观念
鲁迅
女性形象
夫权制度
-
描述: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大都是不幸的,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长期夫权制度下形成的不良的传统家族观念,这一观念在具体所指上可以解释成三个呈递进状态的子观念:1.贞操观;2.三从四德等所谓的女性德行;3.文化阉割。
-
为爱而爱的新女性:论《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
-
作者:
滕冰冰
来源:
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尊
伊丽莎白
独立
新女性
平等
-
描述:
在18世纪的欧洲,奥斯丁塑造了伊丽莎白这样的新女性形象,传达了觉醒中的新妇女意识.尤其在爱情和婚姻方面,伊丽莎白凭借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独立自主的反抗意识和平等自由的爱情追求最终获得了胜利.
-
爱情·尊严:由顶楼上的疯女人解读简·爱性格
-
作者:
于晓晶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尊严
爱情
-
描述:
《简·爱》因塑造一位虽相貌平平却勇敢﹑自尊﹑自强的女性形象而享誉世界文坛。尤其是简于逆境中的反抗精神以及在爱情中对自己尊严的维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透过顶楼上的疯女人进一步对简的这种性格进行分析
-
加拿大妇女教育培训情况简介
-
作者:
曾祝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妇联
建议项目
人才开发
教育培训体系
情况简介
加拿大政府
中国妇女
培训中心
妇女教育
妇女组织
-
描述:
为了配合《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的制定并推动《纲要》的实施,全国妇联人才开发培训中心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于2007年共同启动了中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政策建议项目。
-
文化冲突下的美国华裔女性创作
-
作者:
龙森祥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文化冲突
美国华裔作家
-
描述:
近几十年来,美国文学界族裔文学呈现空前的繁荣,华裔文学作为一支生力军,在近二三十年间展示了她的勃勃生机和魅力,其中女性文学表现尤为突出,以汤亭亭、谭恩美等一大批女作家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将华裔文学推向了高潮。本文将通过对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来考察在美华人女性群体是如何在家庭、社会、道德和种族等不同的文化夹缝中苦苦挣扎、斗争而生存的经历,并通过展示她们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与对未来的希冀来观察整个华人的追求和整个华裔女性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族裔文学特色。
-
中国电影中的女性银幕角色演变研究
-
作者:
周星
来源: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变迁
女性形象
-
描述:
社会历史的变化曲折地影响着女性角色意识的形成,银幕形象的折射就是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的表征。上百年中国电影历史传递着女性角色演变的秘密。在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成为在社会角色、家庭角色、性别角色和情感角色的多重交织中变化的命运承担者。中国电影的前40年是女性角色确立社会阶级判断与批判等级差异的阶段;中30年是建设平等性别观而忽视性别差异的阶段;后30年是强化女性意识而得失互见的阶段。对于女性影像而言,究竟是探究社会尺度的对象还是作为人的不断怀想的另外一个对象,需要进一步思考。
-
晚清媒体中妓女形象探析:以《申报》及画报为中心予以考察
-
作者:
杨璐玮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化
《申报》
晚清
妓女
-
描述:
当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社会性别时,我们往往会关注报刊媒体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申报》和当时形形色色的画报等媒体对妓女形象的观察,可见晚清妓女的"点点碎影"。《申报》同当时画报进行比较,由于定位的不同,《申报》和当时画报在语言修辞上确有不同。《申报》强调了鸨母的恶劣、惨无人道、贪婪与唯利是图及狡猾,而对妓女本身的非议不多。在画报不多的记载中,妓女是作为一个整体负面形象出现的,鸨母并没有被单独区分出来。尽管商业因素影响到报纸媒体的表现形式,而决定媒体中的女性形象的是更深处的社会思想,可以将当时所有的思潮分成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