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男权的狂想与没落——论金庸、古龙小说中的男权意识
作者: 彭红卫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庸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古龙  
描述: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晚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哈代的自然观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
作者: 张群芳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自然观   生态女性主义   苔丝   游苔莎  
描述: 哈代以有机的观点看待自然 ,他笔下的自然神奇、美丽且充满灵性 ,是与人类平等的相互联系的生命存在。哈代笔下的妇女与自然紧密相连 ,他用自然世界来反映女性的心理变化 ,烘托出女性形象 ;同时也用妇女的悲剧传达出对有机自然逝去的痛心。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及其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关系
论格拉斯贝尔独幕剧《琐事》的颠覆性
作者: 胡小花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颠覆   男性中心   女性主义  
描述: 美国剧作家苏姗·格拉斯贝尔的独幕剧《琐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与现代主义特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社会处于边缘地位、丧失自由和权利的女性对传统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的反叛和挑战,拒绝并颠覆了19世纪女性文学传统、传统性别角色、传统女性形象、男权社会司法传统等。
念你如昔——关锦鹏电影的“香港意识”
作者: 吕晓懿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性观念   “香港意识”   关锦鹏   人物塑造   电影导演  
描述: 香港导演关锦鹏善于描写女性的内心及情感世界,被人称为“女性电影导演”。他的《女人心》、《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红玫瑰和白玫瑰》等影片,对女性的描摹细致入微,刻画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或妩媚动人,或纯真烂漫,或敢拼敢闯,各有风姿。但都敢爱敢恨,满怀真情。其后期的作品改弦更张,剧情片《愈快乐愈堕落》、《有时跳舞》、《蓝宇》等都大胆触及同志情怀,坦然直面边缘情感。纪录片《念你如昔》
“主义”与性别
作者: 上野千鹤子   李小江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野千鹤子   妇女解放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二ОО四年三月九日,中国女性主义学者李小江与日本东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野千鹤子就中日两国的女性问题及女性研究等话题进行了对话,就上野千鹤子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家,著有《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之女性主义》等。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作者: 施津菊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叙事   主体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文学  
描述: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从表面上看,表现在意义附着、死亡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性,但从根本上看,这种差异性仍然是由男权话语给出的规定,与传统的男权话语相比,只不过以往由男性在说,而今由女性自己在说.这说明女性的主体意识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只是初见端倪,并未形成格局.所以,从审美死亡,其实也是从审美人生的角度看,女性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亟待挖掘和建构.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作者: 施津菊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亡叙事   主体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文学  
描述: 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 ,从表面上看 ,表现在意义附着、死亡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性 ,但从根本上看 ,这种差异性仍然是由男权话语给出的规定 ,与传统的男权话语相比 ,只不过以往由男性在说 ,而今由女性自己在说。这说明女性的主体意识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只是初见端倪 ,并未形成格局。所以 ,从审美死亡 ,其实也是从审美人生的角度看 ,女性及其女性文学的主体意识都还亟待挖掘和建构。
潜文本:解构男性神话——对“寻找男子汉”的再度阐释
作者: 邓如冰   来源: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解构   潜文本  
描述: 文章试图对“寻找男子汉”——这一曾经作为新时期初期文坛对女性文学主题的概括性话语进行再度阐释,进而对整个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品格进行重新观照和解释。文章认为,“寻找男子汉”并不意味着女性文学在表现女性对男性的依附,而是通过对男子汉形象的塑造,解构过去人们所持有的“男性本位的创造神话”,以女性独特的话语来言说和书写世界,从而摆脱“被造”的角色命运。
世俗人生的传奇与写实——张爱玲与池莉的创作比较
作者: 吴玉珍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都市意识   现代精神  
描述: 本文将两位相隔近半个世纪的女作家同置于都市文学与女性意识话题之下进行类同对比研究,试图从两位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及其文本中所表现出的相当一致的人生观层面来揭示两位女作家所独有的现代精神特征,也旨在从她们同中有异的世俗人生的传奇与写实中探寻都市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
权力,身体与自我
作者: 黄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福柯  
描述: 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普通妇女运动的范畴,即超出了单纯要求男女经济、社会地位平等的目标,成为向西方传统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发起的一场猛烈的攻击和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起,女性主义理论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女性主义各流派活跃在哲学、社会学、文学舞台上,呈现出多元并存的... >> 详细
< 1 2 3 ... 91 92 93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