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顶尖品牌秀出今冬最IN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时尚元素,也可为追求与国际同步的时尚MM们置办新装提供些许参考.虽说2003-2004年秋冬四个国际著名时装展早已结束了半年,但是现在回头看看本季究竟流行什么时尚元素. GUCCI CHANEL
-
百岁老人帅孟奇的养生之道
-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社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岁老人
农民家庭
养生之道
妇女运动
青少年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汉寿县
中国共产
组织工作
高级干部
-
描述:
在我党享有盛誉的帅孟奇大姐,1897年生于湖南汉寿县农村一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工人、妇女运动和组织工作。虽经几十年坎坷历程且体弱多病仍能活到102岁,是我党高级干部中第一位百岁老人。她之所以能长寿,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
对姚玉光先生与我“商榷”的回答
-
作者:
陈祖美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声声慢》
-
描述:
一、“姚文”是“商榷” ,还是用“滑稽”、“一意孤行 ,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穿凿附会 ,生拉硬扯”、“阉割”李清照等等无理言词 ,对我冷嘲热讽 ?二、“姚文”中不仅对“自裁”、“起复”等词的使用是似是而非的 ,而他把近人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认为是“明人田艺蘅的”、用小说中的话冒充史书的记载来反驳我……这一切难道能叫学术和商榷吗 ?三、对姚玉光专著《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几点疑虑和几句结语。
-
对姚玉光先生与我“商榷”的回答:[李清照及其词]
-
作者:
陈祖美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词
-
描述:
一、“姚文”是“商榷”,还是用“滑稽”、“一意孤行,在牛角尖里钻不出来”、“穿凿附会,生拉硬扯”、“阉割”李清照等等无理言词,对我冷嘲热讽?二、“姚文”中不仅对“自裁”、“起复”等词的使用是似是而非的,而他把近人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认为是“明人田艺蘅的”、用小说中的话冒充史书的记载来反驳我……这一切难道能叫学术和商榷吗?三、对姚玉光专著《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几点疑虑和几句结语.
-
论林海音的文学史地位
-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
描述:
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段,而20世纪的“台湾文学”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灿烂光环。林海音在20世纪的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就不仅表现在为台湾女性文学奠基之重大作用,还表现在身为编者、出版者,为培育、发展和繁荣台湾文学所作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
-
陈香梅文学中的文化精神
-
作者:
庄文永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精神
陈香梅
文学
-
描述:
本文以《陈香梅文学中的文化精神》为题,是现今为止第一篇对中国文学上的重要作家陈香梅及其创作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填充了陈香梅文学研究的空白。本文将陈香梅的文学创作放在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视域中,并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进行比较、观照,探究陈香梅文学创作中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情感世界、民族情感,以及人生观、爱情观、文化观、思想观、政治观等。并将之放在世界文化的坐标中,通过中西文化在陈香梅身上的冲突、融汇与整合来分析陈香梅文学作品的人生哲学、女性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以及其文化观念和政治思想。同时也将陈
-
中国文学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新书目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开放教育试点
中国文学
曹文轩
中国大陆
二十世纪末
中国古代文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学出版社
北京
-
描述:
孙望选集/孙望著.-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1036页;20cm.-(随园文库).-ISBN 7-81047-674-2:$58.00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王光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292页;20cm.-ISBN 7-301-05874-8:$18.00本书致力于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分别评述了中国大陆和香港两地的文学批评现象及女性文学批评,涉及批评界历史现状及有代表性的批评家的分析。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文轩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0
-
论中国新感觉派
-
作者:
朱洁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派
空间化
现代派
文学观念
泛现代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商业城市的转变,发展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伴随着商业的繁荣,新的都市景观逐渐形成,西方娱乐方式和西方文化观念也开始传入。这些分别作用于器物层、制度层、心理层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当时特定的都市社会、文化环境,成为新感觉派孕育和发展的母体。新感觉派作家以“都市巡礼者”的目光审视转型过于迅速的都市客体,产生了既向往又疑惧的复杂审美心态,这种双重心理在面对被选定为都市标志的新女性形象时得以复制。
电影院在上海的勃兴,完成了娱乐场所的现代性更替,也吸引了
-
伊迪丝·华顿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
-
作者:
龚献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男性形象
自然主义
压抑
抗争
生存环境
-
描述:
伊迪丝·华顿(1862—1937),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和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一样被称为“社会风俗小说家”。奥斯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小镇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伊迪丝·华顿则如实地刻画了一个世纪后“老纽约”上层社会的风俗礼仪和“四百大户”表面的奢华与内心的苦闷挣扎。华顿早年因身体原因加上不幸婚姻生活的压力,常常精神紧张,她选择写作借以缓解压力。她的这一近似无心插柳之举却在1905年发表《欢乐之家》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为她赢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普遍喜爱,并在1921年凭
-
中期谷崎文学的变化和统一:以『痴人之爱』、『卐』、『春琴抄』为主
-
作者:
付丹丹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在日本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对于谷崎文学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而且其褒贬毁誉的激烈程度真可谓前所未有。其中,对于谷崎文学是否具有思想性的争议最多。此外,关于谷崎润一郎的创作时期也有很多种分法。而对于谷崎文学的转折点及作家的艺术本质也有很多种说法。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谷崎润一郎的三篇作品——《痴人之爱》《卐》《春琴抄》来论证这段时期,即谷崎润一郎移居关西之后,大约从1924年到1945年之间这段时期,文学创作的变化发展和统一。本文试图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三篇作品。一、嗜虐性文学及其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