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124 条
-
许地山宗教理想的化身:《缀网劳蛛》中的尚洁
-
作者:
张莉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理想
尚洁
许地山
-
描述:
现代作家许地山,一生致力于宗教的学习和研究,涉及到基督教、佛教、印度宗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对于许地山最终的宗教信仰,学术界看法不一。本文试从许地山《缀网劳蛛》中主人公尚洁三个侧面:圣母形象、生本不乐的女性形象、虚静无为的蜘蛛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总结许地山的宗教理想。
-
浅谈达吉雅娜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
作者:
孟晶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中的爱情
错位
达吉雅娜
不同步
奥涅金
-
描述:
达吉雅娜是普希金笔下《叶甫盖尼?奥涅金》一个理想女性形象。未嫁人前她是一个善良、孤僻、有独立思想、与众不同的乡村少女,见到特立独行的贵族青年奥涅金后就像看到了感伤主义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一样,大胆的向他表达了爱意。殊不知,她此时爱上的只是想象中的“奥涅金”,此时的表白只能是失败的。嫁人后她是一个言谈举止高贵优雅的贵妇人。在舞会上再见奥涅金她心中爱意未减,奈何此时她已为人妇。爱情也只能深埋心中。他们的爱情一直是不同步的,是错位的,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
-
《月牙儿》研究述评与其文学观念的转折
-
作者:
岳江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牙儿》
女性意识
意象
-
描述:
近些年来对《月牙儿》的研究,逐步从思想内容发展到艺术形式、叙事手法等层面。开拓了象征主义、主观抒情、诗化语言等内容,更重要的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解读。《月牙儿》的书写在老舍写作历程中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可以从题材、审美风格、及女性形象的毁灭等角度深化对《月牙儿》的认识。
-
女性的局限:评《占有》中的女性
-
作者:
王玲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限
生存现状
女性
-
描述:
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的后现代手法塑造过程中,作者不仅保留传统,还引发了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本文从作者塑造不同女性类型出发,揭示女性不同的生存现状和颂扬女性力量和韧性,从而更加了解这部作品的魅力。
-
美狄亚的心理冲突解读
-
作者:
侯广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
心理冲突
社会历史
美狄亚
-
描述:
《美狄亚》是古希腊著名悲剧之一。通过欧里庇得斯细致的描写,美狄亚这一复仇女性的形象被生动的刻画出来。本文将对其心理冲突,及产生此冲突的原因做深入分析。杀子惩夫这一看似残忍的行为,折射出美狄亚的爱恨交织,及社会历史对其至深的影响。
-
解读《白鹿原》:田小娥性格嬗变探究
-
作者:
侯茗予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嬗变
田小娥
白鹿原
-
描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新历史主义的兴起和在我国的传播,一批作家开始进行新历史小说的创作,《白鹿原》是这些小说中的优秀代表之作。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更是精妙之笔,其中尤以田小娥这一人物最为突出。她性格中的一系列蜕变,都带着封建男权社会影响下的烙印,本文试图透过小说文本对田小娥性格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
-
作者:
施祥爱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西厢记》
爱情描写
-
描述:
《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经典代表,两部作品都以推翻封建礼教,突破传统爱情婚姻观念作为主题思想,并塑造了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但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时代和社会背景有所不同,所以在爱情描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两部作品爱情描写上的差异,品味古典戏剧的魅力。
-
女性主义理论下的《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
作者:
王真祯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
传统道德
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
-
描述:
女性主义理论是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它试图展现一种既非男性化的、也不是纯粹女性化的“第三态”思维.A.E.乌利茨卡娅是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女作家,她的作品《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中,虽然借用了古希腊神话中杀子复仇的女巫美狄亚的名字,却塑造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而启示人们回归传统道德.
-
评安娜·卡列宁娜的爱情悲剧
-
作者:
李佳颖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
人性
爱情悲剧
卡列宁娜
安娜
-
描述: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代表作《安娜·卡列宁娜》,曾轰动一时.直到现在它的影响仍然存在.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安娜美丽善良,感情丰富,这样的女性应该是幸福的,可是她却卧轨自杀.究竟是什么导致她自杀从而酿成爱情悲剧的呢?本文将从人性和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导致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即安娜人性上的弱点和当时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俄国社会
-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批判
-
作者:
李欣彤
刘虹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歧视
传播
女性主义
-
描述:
新闻报道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并非独立存在,它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因素制约,由此形成一定的新闻报道框架,来为影响受众。在当今的媒体中,尽管女性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有些新闻报道却以其更复杂和更隐蔽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歧视女性。我们时时可以从传统贤妻良母、现代漂亮花瓶的女性形象中,嗅到陈腐的价值观和性别歧视的气息。
<
1
2
3
...
8
9
10
...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