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与其创作中的自我
作者: 李之凡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则感   疯女人   投射   超越   自我审视  
描述: 本论文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与她的四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洛蒂的性格特征、心理世界以及自我人格对创作的影响,把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疯女人、女主角、次要女主角。这三类形象同时象征了夏洛蒂本人的性格的三个不同的方面:反抗者、矛盾者、服从者。 论文认为夏洛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夏洛蒂本人的生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夏洛蒂的生平经历又影响了她整个人格与观念的形成,夏洛蒂作为一个生活在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开始出现工业文明的封闭的小村庄中一个穷牧师的女儿,以其独特的视
“绝望的妻子们”—试析凯特·肖邦作品中的妻子形象
作者: 杨丽梅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绝望的妻子   父权制下的天使   自杀的妇女   凯特·肖邦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多刻画妇女和探讨妇女问题,小说《觉醒》被誉为19世纪女性主义的顶峰之作,其短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她作为早期女性主义作家的思想锋芒。本论文通过对肖邦作品中众多妻子形象的分析,揭示肖邦对19世纪美国社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作品,并阐明论文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着重分析肖邦作品《觉醒》中的阿黛尔·拉蒂格诺尔夫人和《圣
“Desperate Wives”:Married Women in Kate Chopin’s Fictions
作者: Yang   Limei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小说   人物形象   凯特·肖邦   婚姻生活  
描述: 凯特·肖邦(1851-1904)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中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她的作品多刻画妇女和探讨妇女问题,小说《觉醒》被誉为19世纪女性主义的顶峰之作,其短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她作为早期女性主义作家的思想锋芒。本论文通过对肖邦作品中众多妻子形象的分析,揭示肖邦对19世纪美国社会女性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审视。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肖邦的生平及其作品,并阐明论文写作目的及主要内容。第二章着重分析肖邦作品《觉醒》中的阿黛尔·
The Modernity of Jane Eyre
作者: 胡春玲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独立   现代性   宗教信仰   道德准则   简爱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描述了其主人公简爱曲折的心路历程。与十九世纪典型的顺从、依赖、无知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简勇于追求自身权利,努力在男权社会中争取女性在经济和情感上的独立。揭示了当时的女性开始省视并建构“新女性”的观念。 由于该小说形式和内容上的独创性,简爱被评论家认为是女权主义的先驱。本论文基于该小说女权主义的研究,着重分析简爱人物性格中先于其时代的现代性。 在经济上,简努力追求独立,即使作为贫穷家庭教师时她也坚决拒绝利用婚姻来摆脱经济上的窘迫。
晴丽与苍凉
作者: 朱逸冰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   张爱玲   理想   女性话语   冰心  
描述: 冰心与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长河中两道美丽的风景。冰心在一九一九年步入文坛,用“爱的哲学”营造女性晴丽的世界。四十年代成名的张爱玲,则以冷漠的态度俯视女性苍凉人生。由此,亲子、亲属、两性三种关系在冰心和张爱玲的文本中得到不同的诠释,折射出两位文化背景不同的作家所持的不同的文学追求: 冰心写通俗之物,抒普泛之情,以“审美”切入时代女性生活;张爱玲择世俗之人,书鄙俗人性,从“审丑”角度挖掘存在于一切时代中的女性生存真相。冰心笔下的女性认同男性中心论,依然停留在往外寻求力量和勇气的阶段;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浸润   凌叔华   女性形象   儿童形象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代表之一,也是兼跨“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的重要作家。她为读者留下了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翻译等多种文体的作品,其中以短篇小说成就最大。《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和《古韵》四部小说集是凌叔华的代表作。本文从文本精读入手,分析在那个特定时代下处于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贵族女作家在文学、人生与情感等方面是如何抉择的及其原因。探讨其小说创作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渊源,这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五四”女作家的生存语境与自由抉择,从现代女性作家的出场
浮华后的困境与突围
作者: 张婧磊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长篇都市小说   女性意识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末,伴随中国社会商品化、市场化、传媒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长篇都市小说开始浮出历史地表,作为都市文化重要创造者和承载者的都市女性也随之赫然显现在女性形象画廊的前列。综观近几年来长篇都市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既有历时的同步和现时的多彩,又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平面化叙述,女性形象塑造的偏颇等等。只有正视这些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弊病,才能使长篇都市小说有质的真正飞跃。 本文的基本结构有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序言主要指出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正文分三部分:首先,从长篇都市小说的兴起、社会
记忆、想象、现实:谭恩美小说创作策略研究
作者: 佘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策略   华裔女性   小说创作   谭恩美  
描述: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文坛的一个奇迹。她创作的四部长篇小说《喜福会》(1989)、《灶神娘娘》(1991)、《通灵女孩》(1995)和《正骨师的女儿》(2001)将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开创的华裔母女关系描写发挥到极致,并因此奠定其在当代美国文学界的重要地位。谭恩美的成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众多学者和批评家们讨论、研究。 综观谭恩美的主要创作,我们可以发现,其作品糅合了大量的记忆、想象和现实材料。在这些夹杂记忆、想象和现实的叙述中,谭恩美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渐进式创作策略。首先,她以东方主义的视角描写记
挑战父权制
作者: 徐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女作家的女性意识空前高涨,其中表现最突出、文学 成就最大的就是凯特·肖邦。在其短短十年创作生涯内,她驰骋文坛,发表了 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成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女性乡土文学作家。1899 年,肖邦的代表作《觉醒》问世,由于她塑造了“离经叛道”、追求自由与独立 的“新女性”形象——艾德娜,因而在文坛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作家与作 品均受封杀。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对肖邦的再认识, 此书才被评论家重新发
拒绝“天使”
作者: 周颖华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化小说   意识流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她就妇女与文学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等文学作品中提出了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加以体现,受到后世女性主义者们的高度重视,在英国文学史上得到高度评价。 本文从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根源入手,分析她的女性主义观点是如何产生并形成自己特色的,针对伊莱恩·肖瓦尔特和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伍尔夫观点的误读,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到灯塔去》、《奥兰多》、《海浪》等,加以细致地阐释
< 1 2 3 ... 8 9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