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电影中的性别叙事
作者: 刘妍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欲   性别叙事   性别秩序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男权制度   男性气质  
描述: 深受自身成长经历以及性取向的影响,阿尔莫多瓦一直执着于对女性电影的研究,本文通过性别叙事的方法策略,针对女性研究、男性研究、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阿尔莫多瓦电影对父权霸权以及传统性别身份秩序的颠覆,重新审视女性以及母亲在社会中的地位,平衡两性之间的融洽关系。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说起,第一部分通过对女性(特别是母亲形象)以及变性人的分析,重新塑造女性社会地位,解构两性之间的对立局面。第二部分探讨男性阳刚之气的缺失,重新审视男性气质,突出男性“女性化”的一面。第三部分用“凝视”的眼观看电影中的情欲,从而表现女性在
论《凤双飞》
作者: 王艳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手法   凤双飞   人物形象  
描述: 弹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韵文体的叙事文学,我国的弹词创作在清代蔚然成风,出现了诸多的弹词著作。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多共同点。从创作者来说,以女性为主,她们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女性笔下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事物的特点;从文章篇幅来说,这些作品动辄上百万字,花费了作者多年的甚至是半生的心血;从文章内容来说,主人公大多为女性,这些女性都有建立一番功名事业的愿望和才华,并常以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出现。但这些优秀的弹词作品在我国研究甚少,不能与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相比。因此对弹词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清代
安吉拉·卡特重写童话研究
作者: 苑淑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安吉拉·卡特   童话   性别意识  
描述: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当代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作为女权运动的支持者,卡特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的短篇故事集《血室及其他故事》以戏拟的写作手法,对传统西方童话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在卡特看来,传统童话中那些近乎“脸谱化”的两性形象无疑是在约束、教化进而麻痹女性要“忍辱负重”,安于做个“男人背后的女人”。在这部故事集中,卡特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重塑了传统童话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父权制意识形态中的两性形象已荡然无存。然而,卡特的作品却并不激进和极端,她所塑造的两性形象,并不是“非黑即
超越傲慢和偏见
作者: 辛淑兰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气质   傲慢与偏见   经济因素的影响   婚姻观  
描述: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女性主义倾向和特点,玛格丽特·克尔克海姆把她划入启蒙女权主义者的行列。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颇具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贝那特。她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幸福婚姻。小说结尾,伊丽莎白和达西都超越了各自的傲慢和偏见而幸福地结了婚。通过以女性视角分析他们幸福结合的过程,作者希望借用奥斯汀的一些进步观点为现代
从水仙花到谭恩美
作者: 王树振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亭亭   黄玉雪   身份诉求和认知   谭恩美   水仙花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描述: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肇始于十九世纪末叶,现已经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水仙花之后,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等一大批华裔女性作家接连涌现,不断地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推向高峰。她们以女性特有的角度,试图通过记载和再现自身及其父辈们的生活,反映和探讨了种族历史与传统文化,并对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诉求与认知进行了不断的丰富与修订。尽管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存在近百年,但该研究领域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被评论界所重视,幸运的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现已在国内外成为新的研究趋势。自从Amy Ling于1990年出版了关于再现美国华裔女性
曹禺创作心态论—以早期戏剧为中心
作者: 庞海明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心态论   戏剧创作   曹禺   人物形象   创作心理学  
描述: 曹禺无疑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成就最高,也是最重要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但是,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曹禺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则:所有人物形象中凸现女性人物形象,在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中,又可找到一个中心的女性人物形象,来支撑起整个戏剧进程的发展,成为整个戏剧的中心人物,所以,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曹禺戏剧的一个显著特色。本文基于上述认识,拟以曹禺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为视角,以曹禺童年的人生体验、特殊的性格气质为基本点,以曹禺家庭生活和“五四”浪潮为外部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曹禺在进入戏
《春香传》中春香形象小考
作者: 姚金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特征   外貌特征   内在特征   春香传  
描述: 《春香传》是中世纪朝鲜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民间小说。主人公春香是李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春香本是贱妓的女儿。在朝鲜王朝时期,妓女同奴婢一样属于贱民, 社会地位最低。春香虽然色艺兼备、心地美好、竭尽孝道, 却因为是老妓的女儿, 在与李梦龙相爱的过程中吃尽了苦头, 受尽了考验。 作品塑造的理想人格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研究价值,而且在研究朝鲜民族伦理思想领域具有史料价值,在研究现代理想人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便是对《春香传》中春香所具有的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的经历,不同的命运
作者: 游英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   贞贞   形象比较   丁玲   苔丝  
描述: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十六岁时被亚雷诱奸,后因失贞被丈夫抛弃,最终因杀死亚雷而被处死的悲剧故事。苔丝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突出的女性形象之一。《我在霞村的时候》是我国著名女作家丁玲于1940年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是丁玲延安时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贞贞的农村女孩被日军轮奸,后被掠走当了随军军妓,染上了性病。但她却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游击队收集情报。一年多之后,她回到霞村,尽管一些年轻人和当地干
《嘉莉妹妹》的社会性别解读
作者: 李金凤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奥多.德莱塞   女性气质   《嘉莉妹妹》   社会性别角色   男性气质   女性主义  
描述: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从出版至今,由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为毁誉参半的态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评论家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评论这部小说。本文主要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一社会性别来解读《嘉莉妹妹》。 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嘉莉和赫斯特伍德二人既表现出女性气质又表现出男性气质。嘉莉的女性气质主要表现在被动、顺从等方面。她寄希望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希望通过男人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她又表现出独立、聪明等男性气质。同样赫斯特伍德既表现出强大、精明
论电视婚恋类节目的现实表现与特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
作者: 焦阳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婚恋类节目   培养理论   拟态环境  
描述: 本文通过对当下新兴的电视婚恋类节目的界定,运用拟态环境构建理论,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及培养理论对江苏卫视电视婚恋类节目《非诚勿扰》的现实表现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它存在的传播的错误的择偶观,失真的女性形象等问题,并阐述其产生的影响。这一问题主要靠媒介和受众共同努力而解决。
< 1 2 3 ...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