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
作者:
毕世颖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挫折
女性角色
困惑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出发,从自然、社会和心理方面分析了出现在薇拉·凯瑟的作品<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性角色所遭遇到的困惑与挫折.
-
浅谈澳大利亚中国学:女性研究
-
作者:
王春荣
赵蓓
来源:
大视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海中国学
中国学
女性研究
澳大利亚
-
描述:
本文选择澳大利亚中国女性学为考察对象,探讨澳洲学者在该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方法和独特见解,故对研究本国及海外中国女性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合江省妇女运动的影响
-
作者:
刘新英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江地区
解放战争时期
妇女运动
-
描述: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共东北内战和东北土地改革时期,位于三江平原的合江省(今黑龙江省所辖)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引导下,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大生产、支援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进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揭开了内战时期东北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有力地推动了此间东北各省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探讨此间合江地区的妇女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总结历史上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经验,为全面研究和准确评价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提供参考.
-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
-
作者:
王霞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女平等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创新
-
描述: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是对国际妇女理论和实践的疏理和借鉴,是我党在妇女问题上的一次认识论的升华,是我国对世界妇女解放事业做出的时代贡献,标志着我国妇女运动进入一个更加理性、更加自觉、更高层次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为妇女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
-
作者:
夏雨
来源:
文史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党员
革命事业
缪伯英
中国共产党
杰出贡献
中共
李大钊
入党
-
描述:
缪伯英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1920年在北大由李大钊介绍入党,为中共早期革命事业和中国的妇女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
六十年回眸: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
作者:
丁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创新与发展
新中国
-
描述:
在系统回顾1949年以来中国妇女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新中国前30年妇女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党和国家领导重视,在妇女就业、妇女参政、职业妇女劳动保护方面观点明确,但系统研究不足,或研究局限于妇女组织内部、与国外交流相形薄弱等。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5世妇会后,妇女理论研究则开始了系统化、专业化和跨学科化的探索,其主要特点一是建立机构,推动学科化建设和基本理论建设;二是研究的领域拓展,性别视角强化;三是直面现实,影响决策和优先为妇女发展服务;四是研究的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外的交流也不断加强;五
-
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揭晓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诗潮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编
汽车
妇女运动史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版
理论批评
中国当代文学
委员会
长城
铁凝
-
描述:
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长城汽车杯)日前在北京揭晓,铁凝的《笨花》,乔以钢、林丹娅主编的《女性文学教程》,王光美的《我与少奇》、顾秀莲主编的《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等60余种图书分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之文学创作、理论批评以及荣誉奖项。本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由中国版协妇女读物委员会、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民企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系中国女性文学最高奖。在六十部获奖作品中三部获奖诗集分别为:李琦的《李琦近作选》、刘虹的《刘虹的诗》、胡茗茗的《诗瑜
-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质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只是其中较为激进的一个分支。女性文学批评中存在大量的有意识从文学的、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阶级的等非性别视角介入女性文学的批评样式,而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去(性别)政治倾向性,体现出批评主体对过于政治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某种理论隐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饱受质疑非议的现状,既与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体制的形成息息相关,又源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作为一种文学社会学批评而非文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也反映了中国当下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尚有诸多内在
-
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
-
作者:
王春荣
吴玉杰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构性
女性叙事
底层叙事
-
描述:
本文在认同底层叙事的前提下,着重探讨了女性创作与底层叙事主体身份的同构性.认为,女性文学的历史并不缺少底层叙事,特别是新文学史上的三四十年代,女作家笔下的底层故事、底层妇女形象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实绩,构成了一种文学传统,因此,在女性文学领域底层叙事久已有之,并非当下的新创构.其次,女性群体与底层同为弱势群体,创作主体与对象主体具有立场和身份的同一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态形成了女性叙事与底层叙事的互文性特征.再次,女性天然的母性犹如圣母博爱众生,她们以母性的光芒烛照底层的时候,叙述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自然
-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邢永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代
女性形象
传奇小说
-
描述: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二者都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女子遭遇及女性对爱情幸福追求的作品。从唐传奇里的霍小玉、崔莺莺,到《聊斋志异》里的婴宁、聂小倩等等,作者都将她们在各自社会制度下或悲或喜的遭遇,或曲折或乖蹇的命运,真实地描绘出来。这两个文言小说作品所展现的女性形象既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反映了女性形象的某些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差异。 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唐传奇和《聊斋志异》的女性形象的普遍特征,主要谈二者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共性,即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长期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