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第二届农村妇女发展与对策研讨会综述
作者: 冯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妇联工作   妇女发展   妇女组织   农村  
描述: 第二届农村妇女发展与对策研讨会综述
新中国妇女运动回眸
作者: 杜立宪   熊玮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中国  
描述: 新中国妇女运动回眸
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富良   来源: 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独特贡献   李大钊   理论与实践  
描述: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奠基人 ,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 ,探索了妇女解放的目标、任务、条件和途径。他支持各地妇女运动的开展 ,亲自参加和指导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活动 ,从而为我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解读最近披露的鲁迅致杨之华信
作者: 一木   来源: 上海档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杨之华   鲁迅   妇女运动   信件  
描述: 200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披露了1936年7月17日鲁迅写给杨之华的信。这无疑是一件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此信是当时鲁迅(在上海)与杨之华(在莫斯科)“两地书”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封。
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思想体系  
描述: “十月革命的炮声 ,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和研究中国妇女问题 ,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概言之 ,它以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为根本出发点 ,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以政治革命为根本途径 ,以劳动妇女为根本依靠力量 ,揭示了妇女解放的科学规律 ,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德国纳粹时期的妇女政策与妇女
作者: 马瑞映   来源: 世界历史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纳粹德国   种族主义   实利主义   妇女政策   工具性  
描述: 母亲和妻子角色在纳粹妇女政策中居于中心地位 ,但制度化的种族主义政策构筑了其妇女政策的基础。表现在人口政策、家庭政策、社会政策以及妇女组织等诸多方面的种族主义特征 ,成为纳粹区别于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妇女政策的典型特征。在具体政策方面 ,纳粹实利主义的妇女政策 ,成功地利用国家改变了妇女就业、家庭与社会生活 ,同时利用妇女、家庭与妇女组织支持了国家政策。家庭政策和福利措施不但使妇女顺从了纳粹的意志 ,重要的是成就了纳粹妇女政策的目标。妇女在纳粹总体政策中始终只具有工具性意义 ,妇女被作为政党工具、服务工具、生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异
作者: 施旻   来源: 理论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妇女解放   女权主义   中西文化环境  
描述: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 2 0世纪的中国遭遇到尴尬 ,尤其是对“女权主义”这一外来词语形成的种种曲解或误解 ,造成了众多女性学者对于“女权主义者”立场的不认同等 ,而隐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异质的中西文化。女权主义与中国特定的文化相遇和碰撞 ,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 ,由原来激进的、女性自主的行动演变为温和的、有男权参与的、凭借社会政治手段实现的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妇女解放”与“解放妇女”的差异不应仅仅被视为词语的偏正关系的变化 ,而更有着深刻的内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原因。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女权观的演变
作者: 谢水湘   陈文联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时期   妇女解放思想   演变  
描述: “五四”时期先进分子的妇女解放思想经历了一场新的演变:一是由争取“个性解放”转到“阶级解放”;二是由关注“第三阶级妇女运动”转到“第四阶级妇女运动”;三是从以资产阶级女权主义为目标转到争取社会主义前途。这些变化趋势的产生是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综合影响的结果。
从诺克林到波洛克-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作者: 李建群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度   艺术史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性主義介入藝術史開始於70年代。1971年,諾克林在《藝術新聞》上發表的文章《爲什麽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揭開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序幕。她從根本上質疑了傳統藝術史關於天才和偉大藝術家的認定標凖,指出了長期以來的社會制度和機制對女性藝術家成長的限制。諾克林的理論奠定了古典女性主義理論的基礎。80年代脫穎而出的現代女性主義理論家波洛克代表的最激進的一派,她在研究中運用了福柯、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精神分析學理論,並且十分有條理地使之服務於她的中心論題。她把女性主義藝術史的
从政治解放到性别解放——论中国妇女解放理论构建
作者: 江建文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层级理论   妇女解放理论  
描述: 本文从本土化角度,论述当下全球化语境中我国妇女解放理论的构建问题。通过对20世纪妇女运动史的回顾,论述了在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国妇女解放理论与整个国家、民族解放理论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机兼容性,以及这种一致与兼容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历史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尤其是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时候,这种建立在社会层级理论基础上的一致与兼容所掩盖的负效应,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西方女性主义话语的解读与挑战,我们应对已往的妇女解放理论构建进行深刻反思,借鉴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理论,拓展妇女学的研究视
< 1 2 3 ... 70 71 72 ... 124 125 1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