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力历史小说漫评:写于《暮鼓晨钟》出版以后
-
作者:
谢永旺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皇太后
精神世界
凌力
皇太极
漫评
少年
作品
女性形象
文化意识
历史小说
-
描述:
凌力历史小说漫评──写于《暮鼓晨钟》出版以后谢永旺一在凌力的历史小说中,如果说《星星草》是一次漂亮的起步,自《少年天子》开始,就称得上是坚韧的长征了。至《倾城倾国》、《暮鼓晨钟》陆续出版,她的创作益发显现出宏大、广博和深厚。本来,取古代历史作现代小说...
-
香港居民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评价
-
作者:
马力安
崔绮云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重要因素
收入
广告创意
塑造
香港
居民
问题
中间
性角色
-
描述:
这篇报告分析了一般香港居民对亚洲女性在广告中被塑造的形象的看法。在调查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广告中经常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的角色。结果表明,女性对此问题的觉察程度与男性没有差异;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较多地同意广告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角色;不同收入的被访者所持意见并没有明显差别;对此批评最多的算是“传统化—中国化”和“传统化—中间”倾向的类集群;而长时间收看电视的观众较不同意广告经常把女性塑造成性的象征或依赖性角色。就总体而言,香港居民对上述问题的批评态度是较温和的。究其原因,文化传统和现代
-
维多利亚盛世的女性悲歌:狄更斯与萨克雷笔下的女性群象
-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象
狄更斯
《艰难时世》
维多利亚时代
蓓基
性格特征
荒凉山庄
女性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
萨克雷
-
描述:
狄更斯与萨克雷都创作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期。在英国一派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中,他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他们笔下的女性群象可以看到在以太平盛世著称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妇女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的特点,了解这两位作家在创作思想与风格上的特色。 狄更斯笔下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理想人格型。有《老古玩店》中的
-
维多利亚时代的三个叛逆女性
-
作者:
吴晶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查尔斯
《苔丝》
20世纪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维多利亚时代
罗彻斯特
莎拉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十九世纪的维多利亚人和本世纪的英国人都曾对维多利亚文化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审视和评判。在三部英国小说,哈代的《苔丝》、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三位作家不约而同地站在女性的视角上,对维多利亚文化进行不同意义上的批判。
-
莎菲与丁玲的悲剧
-
作者:
张永泉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悲剧
思想性格
性格特征
丁玲
杜晚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十年代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形象
思想状况
-
描述:
尽管丁玲几十年中特别是晚年复出后曾反复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甚至她当年的朋友也站出来为她作证并明确指出莎菲在现实生活中实有模特儿,但只要了解丁玲二十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了解丁玲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就不能发现丁玲与莎菲之间那十分明显的精神联系.就在丁玲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的同时,她就直言不讳地承认,《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稍稍懂事,刚接触社会,一阵碰壁无后,把淤积在心头的对旧社会的不满、反抗而发出的‘绝叫’”.谈到自己当时的思想状况,丁玲说:“我那时候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盲目地
-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
-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叙事模式
男权文化
当代中国妇女
中国大陆
当代中国电影
主流电影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
描述:
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的电影戴锦华1.引言当代(1949年──)中国女性所遭遇的文化困境似乎是一种逻辑的谬误,一个颇为荒诞的怪圈与悖论。一个在五四文化革命之后艰难地浮出历史地表的性别,却在她们终于和男人共同拥有了辽阔的天空和伸延的地...
-
现代美国妇女的困境与自救:论当代美国女性小说
-
作者:
罗婷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当代美国
女性小说
女作家
自我意识
美国妇女
普拉斯
美国女性文学
现代美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女性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以凯特·肖班的《觉醒》为代表作,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开始客观地反映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朦胧的反抗意识。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新女权运动的到来,美国女性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女作家。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表达自己的心声,小说便成了她们倾诉感情、表露思想的最佳方式。她们以自身特有的生活经历,反映妇女属于男性的屈辱境遇和被压抑的心理状态;以独特的视野和创造,表现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独立存在的价值。本文将从当代美国女性小说的角度论述现代美国妇女从消极
-
用心灵塑造女性形象──记女泥塑艺术家张润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塑
女性美
艺术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
审美意识
艺术家
心灵塑造
简·爱
女性形象
艺术个性
-
描述:
用心灵塑造女性形象──记女泥塑艺术家张润滋新华社记者张旭张润滋泥塑艺术展于今年5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它展示了一个年过花甲的女艺术家在几十年中创作的300多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以中、日、英文结集出版。...
-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六) 男性奴役下的女性——《诗经》中被弃妇女的哭诉
-
作者:
占芳
陈述
来源:
南昌高专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中国文学
《氓》
奴隶制
文明社会
性奴役
美狄亚
《诗经》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
描述:
恩格斯指出:“最初的阶级压迫是跟男性对女性的奴役相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第二卷第223页)当人类社会步入文明社会之后,最初的自由感很快就被伴随而来的阶级压迫、性别差异所取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就象从五彩云端跌入了万丈深渊。 《诗经》中的部分诗歌,正描述了那个时期在苦难中挣扎的妇女的哀吟,她们凄厉的声音虽然从那么久远传来,四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那么真切,恍如目睹,它为我们研究西周至春秋中叶,我国步入阶级社会初期妇女的生活地位、婚姻状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文献材料。
-
《窦娥冤》与《踏摇娘》
-
作者:
金学主
来源:
河北学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冤》
滑稽性
悲剧性
《踏摇娘》
杂剧
讽刺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窦娥冤》与《踏摇娘》[韩国]金学主一、绪言关汉卿被称为元代杂剧之创始者①。其生平所作杂剧,今所知者有六十余种,今传者约十六种。今存十六种之中,男主角主唱之末本只有四种,其他都是以妇女为主角之旦本。据此可知关汉卿非常关心古代社会里被压迫、被侮辱、被轻...
<
1
2
3
...
6
7
8
...
43
44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