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谈妇女合理就业
作者: 王艳彬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谈妇女合理就业
“优化”中的妇女问题
作者: 徐尊六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优化”中的妇女问题
首都各界妇女集会庆“三八”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首都各界妇女集会庆“三八”
妇女为平而而斗争
作者: C.布里萨尔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妇女为平而而斗争
我国近代史上三次妇女文化教育运动探讨
作者: 韩志俊   韩再宁   李佺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文化教育   妇女解放   中国近代史   女子   教育运动   受教育   康有为   妇女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描述: 恩格斯指出:“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而妇女的文化教育运动又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研究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演变以及古代、近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和思想,首先应对历史上,特别是近代史上曾经发生的妇女的文化教育运动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中国妇女参政的理论与实践述略
作者: 李忠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参政权   民族   领导层   被选举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大讨论   中国   学界   理论与实践   政治权力  
描述: 中国妇女要求参政,不如西方那样强烈而久远。它发端于本世纪初,中间几起几落,而今方兴未艾,且有新的跨越之势。目前在妇女学界展开的大讨论,热情声援妇女参政者大有人在,严加指责妇女参政者亦不乏其人。是非功过历史终要予以评说,但严酷的现实却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美貌的女人与俗套的艺术——对当代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一个批判
作者: 李运转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小说   深层结构   文化心理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塑造   小说作品   内心世界   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文学   男权主义  
描述: 开篇便应说明,拙文止在探究女性形象的外貌刻划问题。换言之,它将不涉及所论女性形象的内心世界或曰“内貌”。而谈外貌,又主指人物的“静态肖像”即长相也。人物的言谈举止等动态性外在形态表现亦就旁置不顾。这样的肢解和割裂,对于本是完整艺术人物的女性形象来说,自是极片面的分析。然而,拙文进行的恰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事情。正因为在女性形象的“静态肖像”描绘的这点上,当代众多小说作品显露了它们充满俗气的套式化,而于此背后,又潜伏着一些聚含深层结构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的问题。也正是鉴此,我才决意来“亵凟”一下这些“美
善恶美丑之间——论现代文学中的一类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马伟业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树生   妇女命运   作家   知识妇女   类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代   知识女性形象   美丑   陈白露  
描述: 在为时不长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比较关注妇女命运,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笔触伸向妇女的生活天地,塑造了一大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姓形象。在这熙熙攘攘的女姓形象群体中
《绿色的太阳》里的女性形象
作者: 彭斯远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已婚者   太阳   作家   旅游公司   改革者   天培   老包   尹鸿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青年作家星城的长篇《绿色的太阳》发表后,很快引起了全国文学界的强烈反响。(后工人出版社出书时改名为《立体交叉战争》),现这部长篇已荣获四川郭沫若文学奖,更加引人瞩目。 《绿色的太阳》有着汪洋姿肆的笔触和恢宏庞大的构架。作家试图用史家笔墨去勾绘和表现众多人物形象,其中如罕鲲、卢海秀、尹鸿嫒、安天培、管津瑶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在作品所描绘的这场改革与反改革的搏斗中,作家对尹鸿媛、管津瑶以及围绕她们活动着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作了有声有色的表现。
特殊女性的心态(论陈白露与娜娜的自我意识)
作者: 朱招荆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戏剧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思维方式   婚姻意识   批判精神   知识女性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陈白露  
描述: 曹禺笔下的陈白露与左拉小说中的娜娜,同属上流社会的高等妓女,纵使红极一时,使四座倾到,到头来都摆脱不了悲剧性的结局。单凭这两个女性形象所呈现出来的复杂的社会内涵和历史性的批判精神,就很值得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试图从另一视角,即以人物形象的自我意识为主要透视点,考察两者的合理内核、逆差系数,从而勘探出东方式的知识女性与西方式的时髦女性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在作家的心目中,陈白露和娜娜都是“不健全的女性”。她们是无夫之妻,无家之妇,“白天推杯来换盏,天天晚上换新郎”;然而她们既不是巴黎街头逢人拉客的娼妇,也不是
< 1 2 3 ... 6 7 8 ... 28 29 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