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8 条
-
中职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形象及其教育意义研究
-
作者:
卢妍妍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意义
女性人物形象
中职语文教材
-
描述: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而中职学校,特别是文科类的,一般女生所占比例较高,他们难免受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因而对于中职女生的教育,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中职语文教材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借助于教材,通过分析文本中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探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对文中女性人物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产生情感共鸣
-
20世纪30年代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几个侧面:以《东方杂志》为中心
-
作者:
缪英姿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
抗日战争
妇女
婚姻
-
描述:
《东方杂志》的刊行时间从1904年3月到1948年12月,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学术期刊。本文以《东方杂志》为主要视角,对30年代中国妇女在婚姻家庭、职业界、抗日战争中的几个侧面的新变化来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妇女的面貌。通过对《东方杂志》相关妇女问题文章的梳理,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从婚姻目的、择偶标准、婚礼习俗、离婚现象等角度来探讨了婚姻制度出现的重大变化;其次,通过对职业妇女的从业状况,农村妇女的职业结构变动,妇女家庭与职业的角色冲突三个方面的分析,说明3
-
无人知晓的玫瑰:解读当代美国黑人女性写作
-
作者:
齐婷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写作
双重传统
美国黑人文学
-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依托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凭借女性敏锐的文学感悟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文学体系。在一代代伟大女性的共同努力之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的至高荣耀无可争议地归属于她们。她们的作品不仅拓宽了读者原有的阅读空间,而且业已成为研读当代美国黑人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范本。 本文简略回顾美国黑人发展史和文学史,力图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文化身份着手,分析在美国白人文化背景与黑人民族传统的双重影响下,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众不同的文学感染力。文章对佐拉·尼尔·赫斯顿、托妮·莫里森、艾丽斯·
-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胡泊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伦理
悲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年来,随着女权主义思潮在文学领域的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男性作家创作作品中的男性话语权问题,这就相对弱化了作家在文本创作中文化和意识形成原因的探究。本文试图从鸳鸯蝴蝶派小说中代表不同社会身份的女性形象出发,结合鸳鸯蝴蝶派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鸳鸯蝴蝶派作家在传统与现代思想进程中面对文化困境下的困惑心态,来解读其蕴藏的深层文化内涵。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鸳鸯蝴蝶派小说生存的时代背景,提出在现代和传统文化困境中产生的悲剧意识,并由此为基础分析在悲剧意识中女性的存在状态;第二章则回归到文本中分析不
-
梦里花落知多少——从沈从文的女性书写看其创作困境
-
作者:
肖燕云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观书写
情感抚慰
城乡女性
梦幻湘西
矛盾尴尬
-
描述:
沈从文是一位独特的主观型作家,他塑造的女性形象融入了自己的理想和观念,是对湘西世界的完美解释或者反面映衬,但由于心灵之梦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的这种书写方式最终难以为继。
本文从文本分析入手,以沈从文笔下有代表性的城乡女性为范例,寻找他的主观书写给其创作在题材、人物性格以及文本等方面带来的矛盾,结合作家在湘西的独特体验以及他在城市中的心路历程来解析这种主观女性书写策略产生的家庭因素、情感因素及心理因素,对沈从文的创作是如何陷入矛盾和尴尬的脉络进行梳理,探寻他在40年代以后创作困境产生
-
新世纪的文学探索——论女性文学先驱乔治·桑的小说创作
-
作者:
孙艳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主意识
乔治·桑
女性意识
艺术特色
-
描述:
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女作家,其悖逆于世俗的行为举止遭人非议,却在一生中创作了囊括小说、戏剧、散文和文学评论各种文体的上百部作品。她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揭开了十九世纪文学的新篇章。本论文在深入分析乔治·桑不同时期文本的基础上,力图揭示她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和民主意识,探讨其作品所呈现的独特艺术风格。本论文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探寻乔治·桑的女性意识在文本中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从而揭示出作家所具有的敏锐的时代感和强烈的性别意识。第二章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乔治·桑的民主
-
女性小说影视改编中的性别视角转换
-
作者:
李玉侠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视角转换
影视改编
男性中心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文学和影视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学作品的传播,但我们仔细分析对照后会发现,许多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和原著有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一些女作家的作品,她们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其中的女性意识和主体思考,在传统文化及男性中心文化的影响下,往往都会被抹杀掉,变成了男性审美视角下的影视作品。本文将试着从具体的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来分析和探讨女性文学在影视改编中性别视角转换的原因。
-
男权陷阱:卡森·麦卡勒斯三部小学中的雌雄同体女性形象
-
作者:
孙璐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雌雄同体
卡森·麦卡勒斯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
描述: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与同时代的田纳西·威廉姆斯以及尤多拉·韦尔蒂等人均被列入美国传统南方作家最富盛名的代表人物之列。她在短暂50年的生命中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1940)、《黄金眼睛的映像》(1941)、《婚礼成员》(1946)、《没有指针的钟》(1960)、《伤心咖啡馆之歌》(1951),和一些其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孤独和精神的疏离是她的作品中最主要的主题。她尤其擅长刻画美国南方背景下女性的精神困境和性别困惑。雌雄同体的性格是她笔下女性的一个最突出的共同点。本文将分享她
-
论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现代女性的困境
-
作者:
陈惠星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困境
美国三部曲
女性人物
-
描述:
菲利普·罗斯是继索尔·贝娄之后当代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之一。在五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菲利普·罗斯共出版30余部小说,荣获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各类重大奖项。他创作的“美国三部曲”,即《美国牧歌》(1997)、《我嫁给了共产党员》(1998)、《人性的污秽》(2000),被誉为美国社会的“问题小说”,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有关菲利普·罗斯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种族身份、后现代主义、伦理道德指向等,且多聚焦于男性主人公,而对他作品中的广大女性人物研究不够充分。菲利普·罗斯曾被批评家指责为厌恶女性
-
第四类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振娇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谦顺
女权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呼啸山庄》是有史以来最捉摸不定的小说之一。 从这一点,如果我们要恰当地评价艾米丽·勃朗特,首先必需认识这样一个事实,也就是说,她的成就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于她的任何同时代人的。
她具有非凡的或不可置信的意志力和想象力,这种独特的力量给予她笔下的人物以生命,强化其生命并以此赋予它们一种真正的独立性。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使得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人评论说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和莎士比亚相媲美。
在19世纪,婚姻和大团圆结局在19世纪的
<
1
2
3
...
6
7
8
...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