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85 条
-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
作者:
金懿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帕梅拉》
英国小说
人生追求主题
《名利场》
女性人物
-
描述:
英国小说的兴起与女性追求主题的不同呈现
-
林白论:一位女性作家的边缘化写作
-
作者:
苏鸣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边缘化写作
中国当代文学
林白
女性文学
-
描述:
该文试图通过对林白作品的文本阐述为切入点,结合人文地理学、创作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方法对其创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文是由三个部分的内容所组成的,一个是"家乡的故事",一个是"城市的故事",最后一个是"民间的故事".作者试图严格依照作家个人的成长轨迹为主要依据
-
比较丁玲与林白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李宝览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丁玲
亚洲女性写作特点
林白
女性写作
-
描述: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写作,丁玲与林白无疑是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家。本文通过对丁玲与林白作品的比较,来考察她们的创作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特征和女性写作轨迹的变迁,浅析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以及女性写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勾勒出中国现代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与风貌。本文由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第一章分析了丁玲与林白的“女性”视角和她们的女性意识。第二章是考察两个作家的“女性意识”和“她”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矛盾,特别是把丁玲的女性形象分为“女性”和“妇女”来解读她的作品。最后一章是用两部韩国女性小说做比较,试
-
中国白话小说从元明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演变——以女性人物的肖像描写为中心
-
作者:
田炯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话小说
中国文学
肖像描写
人物塑造
-
描述:
本文通过对小说人物描写的一个层面即肖像描写的演变的具体分析,试图对中国白话小说从元明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有所描述。本文以肖像描写与小说整体的人物塑造的关系为线索,把肖像描写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即肖像描写与人物内在相疏离的阶段、肖像描写开始与人物内在相沟通的阶段、肖像描写进一步与人物内在相沟通的阶段以及肖像描写以刻画人物内在为主的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从肖像描写的内容特点、形式特点以及女性人物的肖像描写等三个方面来描述。
-
韩国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以丁玲、张爱玲、萧红为中心
-
作者:
成箕淑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韩国
丁玲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萧红
-
描述:
自古以来中韩两国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同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所以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良好的伙伴关系,尤其是在文学上的交流十分活跃。在韩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当时已经发表了介绍中国的新文学和主要作家作品的文章,可以说韩国学界对中国新文学的研究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尽管上世纪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导致两国互不往来,彼此隔绝,但韩国学者仍通过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术界间接地获取资料,虽然其研究的成就比过去少了一些,但不少韩国学者为了延续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一直
-
在批评视野之中与视野之外
-
作者:
周伟红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尽管过去的文学史著作(往往正是由男性写作的)早已对二十世纪女性写作者的出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给予过不厌其烦的评价,但是就女性写作者而言,意义远没有那么简单而圆满。首先,写作权的获得是一种历史的赋予,它同时也带来了历史的限制。女性写作者们不得不格外突出地面对这样的矛盾:在跟... >> 详细
-
The Portrayal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Editorial Content of Fashion and Beauty Magazines in China:The Creation of a Hybrid Modern Asian Woman
-
作者:
Mia
Kovacic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性化
混杂性
女性杂志
中国
消费主义
西方
女性
-
描述:
许多年来,女性杂志对社会、女性行为和自我自我认知的影响一直是讨论的话题。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外国女性广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改变。20世纪80年代末,时尚杂志伴随国外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塑造了当今中国女性对于美和时尚的观念。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和国外(包括西方式的和日本式的)的女性杂志中的图片对女性形象的反映。其中,广告内容已经有前人研究,因其明确的销售商品的目的,广告图片总是选择一些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习惯的模特形象,以确保安全。因此对编辑内容中的图像
-
Black Women’s Body and Construction of Self in Morrison’s Novels
-
作者:
应伟伟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构建
黑人女性
身体
莫里森
托尼·
-
描述:
本论文是对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身体的系统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其九本主要小说的系统解读,指出莫里森对黑人女性自我的呈现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并分别从种族、空间、话语的维度对黑人女性身体作了深度刻画。由此,论文探讨了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旨在说明身体作为人的感性生存的重要途径,是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对黑人女性的自我构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托尼·莫里森(1931-)于20世纪60年代末初登文坛,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其对美国黑人生活的观察敏锐,展现出一幅幅绚烂壮阔
-
徐媛诗歌研究
-
作者:
周云汇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媛
《络纬吟》
吴中
晚明
女性自我
-
描述:
徐媛(1560-1619),字小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万历年间闺秀女诗人,太仆徐泰时女,副使范允临妻。著有《络纬吟》十二卷,《明史·艺文志》著录。诗歌与寒山陆卿子唱和,并称“吴门二大
-
论马俪文的电影创作
-
作者:
谢珊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马俪文
现实主义
商业电影
电影时空
-
描述: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对马俪文的电影进行较为全而、系统的分析,并将从中概括出马俪文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女性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力求找出其从前期到后期创作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章从女性视角的角度深入剖析马俪文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异乡女性的都市成长主题,围绕着“闯进-打破-融入-拯救”这样的创作模式进行具体评析;同时也介绍了其女性视角下看待两性的不同结果。马俪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光辉耀眼、可爱可敬的形象,而男性则是以自私虚伪卑劣的形象出现。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