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
作者: 苏榆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中和之美   紫式部   光源氏   贾宝玉   审美情趣   贵族社会   《源氏物语》   比较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苏榆《源氏物语》是人类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出自一个日本女性的笔下,蜚声文坛人、九百年,令无数艺术家、评论家所注目、倾倒,研究热潮至今不衰,其研究资料、学术论文汗牛充栋。但象陶力的《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
性别角色的盲区
作者: 孙绍先   来源: 社会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社会   生理条件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文学   生理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分工   中国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文化性  
描述: 人们在考虑性别角色和性别分工时,往往把人的生理性别与文化性别混为一谈,以为人的文化性别现象是自然地附着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其实,文化性别与生理性别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在性别歧视严重的时代,文化性别基本上是由文化教条——法律的和习俗的构成的(参阅拙著《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例如“三从四德”。 人的生理性别是基本恒定的,人类学家证实,人的遗传特征的明显改变;大约需要5万年的时间;而人的文化性别则依时代与民族的不同相距甚远。显而易见,今天的中国女性形象,与100年前相比,共同之处很少。变
德艺双辉的艺术大师:程砚秋
作者: 涂沛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名旦   程砚秋   艺术风格   艺术家   双辉   艺术大师   梅兰芳   女性形象   《顺天时报》   德艺  
描述: 京剧表演艺术的一代大师程砚秋,在他40多年的艺术生活中,塑造了无数令观众回眸、眷念的女性形象。人们都知道,他曾荣获“四大名旦”之一的桂冠。本世纪初期,是京剧旦行(饰演女性人物的行当)勃兴的年代,程砚秋以及早于他成名的梅兰芳等艺术家,在竞演新戏中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由于众多艺术家在艺坛上的争奇斗艳,引来了报界对他们宣传的花样翻新。1927年。一家名叫《顺天时报》的副刊,让观众以投票方式选举最佳旦角演员,结果是梅兰芳获票最多,其次是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从此,观众就把这4位在同一行当中各具魅力的艺术家,称为
牛仔服装的穿着和保养
作者: 暂无 来源: 钢铁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牛仔服装   肌肉松弛   性格内向   自信   牛仔装   牛仔裤   搭配   女性形象   不同年龄   专利  
描述: 各种身材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牛仔装扮。当然,如果拥有时装模特儿般的美妙身段,其自信自不待言。而大多数人,只要扬长避短,善于藏拙,良好的穿衣方法会使你感到每一天都是美好的。▲T恤、夹克配牛仔裤、皮鞋,这已成了外向活泼的年轻女孩的时尚打扮。再背上牛仔背包,戴上墨镜,伴着轻风、白云,是郊游打扮的首选。▲性格内向、文静者,可用各种风格的衬衣、毛衣等搭配牛仔裤,塑造出清新可人的现代女性形象。▲牛仔服装并非年轻一族的专利。合身的牛仔服可使不同年龄的人均觉得体。款式庄重、做工精良的高档牛仔时装甚至可以穿去赴宴。当然
采访安·贝蒂
作者: 〔美国〕史蒂芬·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采访安·贝蒂
作者: 史蒂芬·R·森多拉   丛郁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黑人女作家   男性人物   简约派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社会   作品   海明威   女性人物   写的人  
描述: 安·贝蒂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较引人注目的女作家,1947年生于首都华盛顿。1970年在康涅狄格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继而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两年后辍学开始从事写作。自1974年以后,她成为美国《纽约人》杂志的经常性撰稿人。她的长篇处女作《萧瑟冬景》(Chilly Scenes of Winter)发表于1976年,发表后立即就被改编成一部名为《颠倒》(Head Over Heels)的电影,短篇小说集有《扭曲》(Distortions)和《秘密与意外》(Secrets and Surprises)。实际上她的
美人城的拓荒牛:记潮州市人大代表林有钿
作者: 林泽浦   吴为民   来源: 人民之声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认识林有钿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文化人。一个几十年咬文嚼字的书生,如今五十有几,依然是那样的文质彬彬。当他站在韩山师院的讲台上教授旅游学概论时,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学者,竟然就是正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潮州美人城的创业者、拓荒牛。林有钿是潮州市人大代表。他原为市电影公司副经理。1993年,因他具备文化历史知识、企业管理、工程基建三方面条件而被决策者们选中,坐上了潮州美人城有限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的宝座。美人城作为一个以女性为题材的综合性旅游景区,选取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为典型,以园林、建筑、雕塑
中西文化碰撞 传统现代交融--试论陈若曦《远见》的文化意蕴
作者: 张立国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碰撞   海外华人   台湾   大陆   女性意识   知识分子   陈若曦   女性文学   美国梦   文化意蕴  
描述: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
拒绝文学主潮的苦恼及徘徊于传统现代之间的困惑:张冀雪小说创作透视
作者: 陈德宏   来源: 飞天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文学主潮   小说创作   生存状态   新时期文学   先锋派   作品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寻根文学  
描述: 张冀雪的小说创作,是一个被忽视了的独特的文学现象。她的创作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时期文学"的起步阶段。之后,虽然她的工作有变动,角色有转换,生活有坎坷,但她对文学的执著与热爱却有增无减。她的创作在时间的向度上与"新时期文学"保持着大体一致的发展,但我们却不能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已有的模式予以框定,予以规范,予以阐释。作为插队知青,无疑她具有这方面的生活积淀与体验,但其作品无论如何不能归入知青文学系列。作为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无疑
巩俐辛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电影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演艺术   张艺谋   踢踏舞   不同性格   偶然遇到   第一印象   陈凯歌   女性形象   明星效应   进入角色  
描述: 我们在上海时,偶然遇到一对四川的青年人,他们得知我们是《大众电影》记者,就问我们见过巩俐没有,并说四川电视台在介绍巩俐时,说她是我国最有天才的女演员,这样的人才几十年才出现一个,是吗?我们笑了笑,回答说可能是这样。 银幕上的巩俐沉默冷傲,银幕下的巩俐平易活泼,这是我到剧组见到巩俐的第一印象。 由于忙于赶路,到晚上十二点我还没吃饭,胃开始疼起来,巩俐赶忙
< 1 2 3 ... 66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