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四川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81 条
-
当传统遭遇时尚
-
作者:
王锦霞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现代时尚女性
传统
探索
-
描述:
历史进入新的时期,传统工笔画开创出多元共生、争奇斗艳的艺术格局。中国人物画如何出新,如何表现出现代感是摆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的课题。鉴于相关艺术门类对现代时尚女性表现上的研究相对不足,我决定尝试传统工笔画形式表现现代时尚女性的研究。首先我对表现类似题材的相关艺术门类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包括对这些艺术门类的作品的艺术评论、技法呈现方式以及与传统工笔画存在的差异,思考了哪些可以相互融合和开展该题材探索的着眼点是什么。其次,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由古至今的整个发展脉络和现有表现现代女性的工笔画作品分析研究,试图探索它们
-
中国妇女报刊史研究
-
作者:
刘人锋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journal
China
and
Newspapers
Woman
-
描述:
本论文以中国妇女报刊史作为研究对象。本论文所指的中国妇女报刊是由中国人在国内外创办或主编的、主要采用中国的语言文字的,以探讨妇女生活、妇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期刊以及报纸和期刊的副刊、专刊、专号。 中国的妇女报刊是在维新变法时期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第一次高潮中诞生的,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110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妇女报刊的数量不计其数,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妇女报刊都与它们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作为以妇女问题、妇女生活为重要内容的性别指向性很强的媒介,妇女报刊与妇女生活
-
从《墉城集仙录》论唐代道教的女仙谱系和女仙崇拜
-
作者:
肖娟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墉城集仙录》
女仙谱系
女仙崇拜
杜光庭
-
描述:
唐末五代时期道士杜光庭的著作《墉城集仙录》,是我国道教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记录女仙谱系的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专门记载女仙事迹的道书。本文试图通过对《墉城集仙录》一书的考察,探讨唐代道教的女仙谱系和女仙崇拜。这对于了解道教女性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21世纪思想文化中的作用和发展,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墉城集仙录》生动地描述了以圣母元君为尊,以金母元君为首,统御众多女仙的家族式女仙谱系,并展示了道教在女性崇拜上独有的特点。它的出现体现了唐
-
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努力与成效述略
-
作者:
杨兴梅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国家与社会
妇女运动
反缠足
缠足
-
描述:
本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近代中国缠足的行为及反缠足的运动双方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当中平等看待,以档案和当时报刊材料为基础,主要从社会和思想两个视角进行考察。全文基本以时间为序,首先探讨不缠足运动的思想资源,以及晚清社会对缠足的认知和因应;然后在考察缠足现象的同时,重建近代不缠足运动从民间为主到官方与民间合作,再到由各级政府直接掌控推动的发展进程,并考察其各阶段的实际成效,特别注重反缠足方式从劝导为主、劝禁并行再到禁罚为主的发展变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缠足和放足的情形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本文一方
-
抗战时期的儿童保育研究
-
作者:
范蕾蕾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川
重庆
抗战
儿童保育
-
描述:
抗日战争初期,为了救助并培养不断产生的难童,各社会团体、国民政府及各地民众积极展开儿童保育工作。在国统区各地,特别是在作为大后方的四川和陪都重庆,政府和社会团体设立了大量儿童保育机构,教养各地抢救而来的难童、阵亡将士子女、生活困难的抗属子女、因家长参加抗战工作而无力照料的儿童及保育机构所在地贫苦儿童、流浪儿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过去,学术界曾对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活动概况、妇女组织在抗战时期儿童保育工作中的作用、振济委员会主办儿童教养院的儿童教养概况等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抗战时期四川和重庆儿童保育
-
二战后到八十年代初美国妇女就业状况研究
-
作者:
孙智博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omen
Discrimination
American
Employment
Sex
-
描述: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济学家们认为,美国妇女纷纷走入各行各业,是二十世纪最深刻的变化之一。确实,战争的后续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妇女运动的高涨,都促使美国妇女大规模的外出就业。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妇女就业人数记录被接连不断的刷新。这一显著变化也被称为是“革命”。 本文在整体呈现二战后到80年代初美国妇女就业状况的基础上,对妇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政府、国会等其它各界就此作出的回应,即对出台的法律、政策,成立的专门保障妇女就业权利
-
美国进步时代的女权运动研究
-
作者:
高彬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因和影响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选举权
-
描述:
妇女的权力是否得到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美国独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妇女却仍然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这与她们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极不相称,同时也不符合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争取民主权利自然而然地被她们提上议事日程,由此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女权运动的爆发。这次运动从1848年发端,一直持续到进步时代的1920年,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艰苦斗争,妇女们终于取得了以选举权为标志的一系列民主权利。这次运动在美国的
-
翻译中的性别
-
作者:
谢娅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杨必
翻译
名利场
萨克雷
性别
-
描述:
翻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向其他学术领域开放,并且在积极吸收其他元素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经过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的“语言学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文化转向”。这一转向具有重大意义,它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研究维度,女性主义便是其中振奋人心的一种研究视角。由于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性别”成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由文化构建的“性别”概念也由此进入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性别研究与翻译研究的结合激起了翻译领域有关性别问题的热烈讨论,女性翻译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重新发掘和重新阅读。借助“性别
-
樊篱中的思考与探索——丁玲女性思想研究
-
作者:
王俊棋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当代意义
女性思想
文化解放
小说创作
丁玲
-
描述: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高产的小说创作,深刻敏锐的思想,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其创作始终体现了她对中国女性的忧患意识和深切关怀,女性思想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虽时隐时现,但其中很多洞见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聩。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先后进入国门,五四运动以后尤甚,西方的人权学说、马克思主义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从清末维新派提倡女权开始,不少男性知识分子把妇女解放作为救亡图存、强国兴邦的突破口,男女平等思想逐渐在社会上传播,构
-
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
-
作者:
李谢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中国近现代
妇女报刊
-
描述: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女性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把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活动与女性觉醒以及民族解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察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对妇女报刊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绪论 对本文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做出了界定,并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以及该题目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1898—1919年是我国妇女报刊的兴起阶段。1898年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