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侠义小说中的女侠形象
作者: 刘焱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价值   十三妹   陈丽卿   侠义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侠义小说中的女侠形象最著名的是《儿女英雄传》描绘的十三妹和《荡寇志》塑造的陈丽卿。十三妹是一个敢恨敢爱、洒脱无羁,有几分豪爽、亦有一丝温柔的女侠;陈丽卿则是有恨有爱、活泼大胆、不通世故、不失娇羞的女性形象。她们的人生取向均为从江湖走向家庭,这种取向不仅意味着江湖豪侠人生道路的另类选择,亦凸显出女侠们价值立场向传统文化定位的回归。通过何玉凤,作家勾勒出科举时代的世俗幸福;通过陈丽卿,小说建构起别样的人生模式。其存在状态对于统治者而言,也是能够接受的,因为回归家庭,减少了社会不安,有利于社会稳定;其形象则成为
人面桃花两相映--《聊斋志异》婴宁形象赏析
作者: 张强   张丽霞   来源: 读与写(上,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这些女性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最真最美的一个。作者在异史氏评语中言"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对其既憨又黠的性格特征做了高度的概括,并称之为"我婴宁"足可见作家对她的喜爱。她天真烂漫、肆意笑言、亦憨亦黠、不受礼教束缚
歌剧《玛侬·莱斯科》中女高音的音乐形象
作者: 刘晶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歌剧背景   音乐形象   女主角分析  
描述: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一生的成就主要就在于歌剧创作,十二部歌剧作品堪称部部经典,女性人物的刻画极具典型性,其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现实的演唱与教学中,普契尼的女高音咏叹调运用非常的广泛,是女高音在声乐学习中的必要练习曲目,同时也是国内外音乐会的必唱曲目。在本篇文章中,选取普契尼歌剧《玛侬·莱斯科》中的女性角色玛侬进行分析,以其歌剧代表作品中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挂满了柔软的幕帐》为例做具体的音乐研究,结合自己的演唱体会,力求全面、细致地总括出普契尼笔下玛侬的形象塑造。
《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
作者: 万丽丽   来源: 山西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思想体现   《名利场》  
描述: 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对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生产生活情况与精神情况进行了真实再现了。特别是他通过批判上流社会的虚伪势利和金钱至上,对人性阴暗面的有力揭示,从而有力鞭挞了这种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名利场》就是萨克雷众多作品中影响深远的一部,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之一。在这部著名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贝姬凭借坚强的思想意识,坚持不懈的努力,从社会底层的柔弱女子成功的挤入了上流社会,并最终实现了人生命运的彻底转变和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贝姬这一形象,是萨克雷的《名
独立书店之六 女书店
作者: 张卉君   林东良   来源: 开放时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女子习以为常被隐藏在背后的传统世界里,有一处温暖柔和的光亮,是努力照见暗处的光,让女性重新被世界看见?——她是"女书店",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专业书店。台湾地区的妇女运动发展约莫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随后整个台湾社会才开始有意识地讨论女性权益的问题。在此之前,虽有以妇女为名的团体和组织,却不以推动女性主义和平权思想为目的。随着台湾20世纪70年代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性别议题和各种关注面向的妇运组织也一一成
论唐群英的湘女性格与女杰气质
作者: 周亚平   来源: 湘潮(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故事   湘女   洞庭波   英雄人物   女子参政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期   气质美   刀枪剑戟   革命团体   留日女学会杂志  
描述: 唐群英是中国近代妇运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报业家、教育家,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近年来,国内外史学界关于唐群英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国外有许多学者对唐群英的研究极为重视。本文试就唐群英的湘女性格与女杰气质作一探讨。一、唐群英的湘女性格我们习惯把湖南女性称之为“湘女”,湘女的性格除了温柔、多情等,主要表现为“男人般的决断与火辣辣的性格”,而这种“决断与泼辣”,其实就是
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齐杰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宴   女性小说   中国女性文学   在阳台上   女性解放   精神分析   安妮宝贝   性别身份   男性世界   女性主义  
描述: 姐妹情谊是西方女权(女性主义)的一个主要原则,发展姐妹情谊被看作是对父权制的一种有效对抗,强调其政治功能。中国女性与政治的关系要柔和的多,姐妹情谊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并未发展至女性解放的政治运动中,而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除了反抗男权压制外,也有自身寻求知己等人性要求。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女人照镜,女性通过照镜子认知身体,而与姐妹的交往从某种程度上讲则是认知和完善灵魂。对自我身体的认识是物质自我的认知,而对
伍尔夫“双性同体”视域下的玛格丽特
作者: 杨雪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   双性同体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弗吉尼亚·伍尔夫   和谐  
描述: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与同时代作家狄更斯、萨克雷、乔治·艾略特等一同被马克思称为“现代一派杰出小说家”。作品题材多样,以其工业题材小说最为有名。本文以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为指导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题材力作《南方与北方》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双性特征。这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家庭天使”的女性形象:他们既具备女性的温柔特质,又表现出坚强理性的特征,这体现了盖斯凯尔夫人对男权社会中“双性同体”新女性的期待,她的双性观点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双性同体”观有异曲同工之
论严歌苓小说的道家文化底蕴
作者: 谢玲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文化   重生顺死   自然自由   贵柔守善   严歌苓  
描述: 把文学作品放入文化思想中去研究考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为多产、高质而又涉猎广泛的作家,严歌苓在作品中无论是对多种题材的书写,还是对多种人物形象的塑造,亦或是对社会边缘人性的挖掘,都折射出她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她对于社会、政治、人性、历史和未来的深刻反思。她在吸收西方文学与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以自己的中国方式解读着这些思想。在创作过程中,严歌苓明显地吸取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如顺应自然、关注人性、心灵自由、以柔克刚、上善若水等,同时抛弃了道家思想中悲观厌世等消极思想。本文从道家思想文
《奥菲莉亚》的悲剧——浅析拉斐尔前派
作者: 韩艺莹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拉斐尔前派   文学   艺术   悲剧   奥菲莉亚  
描述: ,布莱克晚年的艺术消极倾向就是艺术家对现实失去信心的表现。这段时间里,英国社会上出现了一派糜的浮华之风,艺术上出现了浓厚的矫饰风气,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泰布尔曾于1821年预言过,在三十年之内英国艺术将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