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人与电视
作者: 李耀武   来源: 新闻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节目   节目主持人   编导   女性形象  
描述: 没有她们,电视不完美。她们,留着直直的发,习惯了昼伏夜出,习惯了淡淡烟草味道和未来匆匆的爱情。她们穿时尚外衣,开上POLO;她们在摄像机旁、主播室里、编辑台前不只是温柔和美丽了,更兼备聪明与智慧。青春而不失干练,敏锐而尤具亲和力。像沈冰这种忽然闪亮亮相成为城市的白领是有志球迷或无心观球的伪"球迷"的心头最爱。她们求深度、求交流,驾驭谈话的机智与技巧一流。像张越这位知心大姐深得中下层收入家庭妇女的信赖;令经济显得通俗,将知识变成游戏,秀外而慧中、艳丽而知性的王小丫更具魅力,已经成为中国男人暗恋的对象;在《美
女性的天空--丁玲和萧红作品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作者: 谢兰香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性   卑弱   麻木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丁玲和萧红作为同时代女性作家的代表 ,都有强烈的女性意识 ,并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 ,对造成女性不幸命运的男权社会进行了声讨和控诉。但她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丁玲关注的是知识女性的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叛逆性 ;萧红则更关注农村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侧重表现她们的卑弱、顺从和麻木
女性教育欲破女人困惑
作者: 李径宇   来源: 新闻周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教育   高等教育   性别教育  
描述: 每年有数十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她们中绝大多数都会走上职业女性的道路。而实际上,此刻,除了专业知识和粗浅的情感体验外,她们对社会几乎一无所知。这向来是中国高校教育的薄弱环节,恐怕也是上海高校的“新女性学”爆棚的内在原因
走出高雅淑女的心结
作者: 成舟   来源: 科学养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医生   性生活   职业关系   心理辅导   图书馆专业   校图书馆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敏感部位   淑女  
描述: 许多白领女士有一种矜持心理,始终保持着高雅淑女的“光辉形象”,不仅平素接人待物如此,连回到家里也是如此,晚上夫妻间过性生活,还是如此。 杨女士今年三十有三,某大学图书馆专业毕业以后,留在了本校图书馆。由于职业关系,平素接触的几乎都是知识分子,起码是讲师、副教授。她的一些同学有的已经是公司老总,业余时间时而周旋于上流
明初教化剧中的女性
作者: 熊金   来源: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教化剧   女性  
描述: 明初教化剧盛行,其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明初教化剧中的女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良家妇女,另一类是风尘女子,她们在剧中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教化受众。这些女性形象传达了当时的男权意识。这种现象与明初的文化政策息息相关,又与中国文学内部的传统密不可分。
谢冰莹“女兵文学”论析
作者: 吴寒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谢冰莹   女兵文学   女兵   时代精神  
描述: 谢冰莹是我国 2 0世纪最早的女性觉醒者和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女兵文学”系列作品 ,尤其是《从军日记》和《女兵自传》 ,表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 ,展示了中国知识女性在革命战争与民族解放斗争中跋涉的足迹。
尊重历史 尊重女性——浅议《史记》中女性形象
作者: 张莺   来源: 安康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人格   女性  
描述: 司马迁创作《史记》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司马迁又尤其彰显人的历史主体性及其独特价值。司马迁对于"人"的独特认识不仅表现在他为刺客、游侠、医生、商人等小人物立传,还表现在他对女性人物的刻画之中。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不以柔弱、温婉取胜,而以坚强、睿智流芳。司马迁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了女性,以其"不虚美,不隐恶"的史笔,真实记录了这些女性的生活。
从“女性情谊”看新时期女性文学
作者: 闵婕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谊   新时期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以“女性情谊”为视点 ,记述新时期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复苏的女性意识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作用下的发展沿革 ,指出文本中女性叙事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并进而阐释产生局限的深层原因。
新闻“女性化”的真相:解读《时代》的“女性封面”
作者: 单波   周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周刊   封面设计   《时代》   女性形象  
描述: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美国《时代》周刊在内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和文章。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西方社会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但通过对《时代》周刊封面故事的具体考察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媒体增加的只是作为生理性别的女性符号,而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种“女性化”的真相实际是女性在媒介中被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贬抑。
女性:如何从肉体回归身体——兼论《桃之夭夭》《青狐》对女性肉体的描述
作者: 李清霞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蒙   《桃之夭夭》   “身体话语”   身体特征   王安忆   肉体欲望   中国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青狐》  
描述: 自从男权中心秩序被确立以来,女性就作为男性欲望的对象存在着,女性是男性的财富,供男性享乐。女性身体的欲望对象化是随着父系氏族文化取代母系氏族文化而出现的。在父系氏族文化的早期,男性欲望的对象是最具有生殖能力的女性,当女性不再纯粹作为生殖工具为某些男性所拥有时,女性身体的美丽成为男性追逐的另一目标。无论作为生殖工具,还是财富象征,男性渴望占有的始终是女性的身体。
< 1 2 3 ... 5 6 7 ... 115 116 1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