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72 条
-
英美的戈尔丁小说中女性人物研究
-
作者:
王姝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美的研究
戈尔丁
女性人物
-
描述:
戈尔丁笔下的女性角色非常出彩,她们对小说主题的发展,对男性主人公的塑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戈尔丁笔下的女性人物研究是戈尔丁小说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戈尔丁的早期研究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英美学者陆续对此做出了集中而深入的阐发,显示出了他们独到的视角。
-
二胎政策对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
作者:
陶小兰
邵皖
董立
王廷
詹勇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二胎政策是国家缓解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与质量的重要举措,二胎政策的出台,对已婚生育群体及即将进入这一群体的女性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女性研究生群体往往面临双重选择:偏向择业与偏向组建家庭,生育政策的变化会对她们的就业选择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正是本选题的研究价值所在。
-
明清桐城麻溪姚氏女性诗人诗歌研究
-
作者:
周丽
叶翠
来源: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言
声
女性诗人
情
麻溪姚氏
义
-
描述:
桐城麻溪姚氏家族在诗文的创作上皆卓有成就,学界往往侧重于关注男性的文学成就,而有关桐城麻溪姚氏女性的研究一直被忽视。文章依据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从“情”“言”“声”“义”四方面入手,力图展示明清时期桐城麻溪姚氏女性诗人诗歌的艺术风貌。
-
解读凌叔华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挣扎与折返——以小说集《花之寺》为例
-
作者:
赵倩文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花之寺》
挣扎与折返
-
描述:
《花之寺》是凌淑华女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集中既有偏安一隅的高门闺秀,还有接受文化新风熏陶的知识女性.细细品味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以解读在新旧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群体,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挣扎与折返的矛盾状态.
-
“无穷镜”下硅谷华人女性精神生命的巅峰体验(下)——从旅美女作家陈谦的长篇新作《无穷镜》谈起
-
作者:
王红旗
陈谦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精神生命
华人
小说创作
美女作家
长篇
女性文学
硅谷
-
描述:
灵魂飞翔:寻找在哪里迷失了“爱”王红旗:我在前面就讲到,您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在新移民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就是因为很少书写新移民的血泪辛酸,个体的民族特质与“他者”文化纠葛的身份痛苦;
-
中美女性电影的比较研究——以2013-2015年中美票房收入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例
-
作者:
武瑶瑶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文化
叙事
-
描述: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出了“活动电影机”,自此,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在人类生活中正式诞生。作为一种视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电影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更是一种思考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生活,表达着时代的价值观,其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及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更是引发着大众关于女性及社会性别等议题的各种思考。 本文以2013-2015年中美电影产业票房收入排名前25中的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从生产(传播者)- 内容(传播内容)- 接收(受众)三个层面,结合文化研究、符号学和叙事学领域的相关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对
-
女性身份认同探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丁梓津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压抑性暴力
女性身份
自虐
畸形母女关系
-
描述:
本文以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作品《钢琴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及拉康˙雅克的镜像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理论基础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探究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身份认同。 作为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包含的大胆的性描写和激烈的政治批判一度在评论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议,但这些特点也正是她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刻性所在。 《钢琴教师》被耶利内克称为是自己的“半生传记”。在这部带有自传
-
论女性自然观的构建:以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的三部女性小说为例
-
作者:
李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文学批评
三次浪潮
女性小说
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自然观
-
描述:
的传承关系,而且对具有代表性的三位女性小说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剖析。论文以英美生态文学批评三次浪潮中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女性作家安娜·詹姆森、托尼·莫里森
-
论唐寅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筱瑄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臣妾意识
闺怨
仕女画
唐寅
题画诗
-
描述:
唐寅(1470-1523),其藝術表現在畫史上有「明四大家」的美譽;在民間中,他的聲名則伴隨著如「點秋香」的傳奇而家喻戶曉。但實際上,唐寅的真實人生並不如傳奇渲染得那樣美好。他早年獲得「南京解元」之時,確實曾有一段風光的時節,但在蒙受科舉弊案之冤後,人生驟變,此後,他終其一生都與「被世道所遺棄的痛楚」並存著。這種遭遇橫逆的心境,在中國文人長久以來的「臣妾意識」下,使他難以自我的身分發聲,所以便藉由仕女畫中的女性為其代言,透過畫面情境的塑造,來抒發自我內心的憤懣、悲傷或其他有所寓意的隱言。此外,唐寅還別開生
-
潘自牧与《记纂渊海‧阃仪部》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詹璧瑛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形象
类书
潘自牧
记纂渊海
阃仪部
女性
-
描述:
社會體制會因為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而人們的想法與思維也會循社會變遷、文化氛圍或是經濟因素而有所不同。潘自牧經由閱讀前代的經典,累積了他的知識,佐以他的生長背景與社會環境,轉化成為他的價值觀以及對社會秩序的看法,在他的認知中,既存在著前代流傳下來的觀念,也可能因應當代社會變化而有所改變。 本文藉著《記纂淵海‧閫儀部》中的分類及每個類目中引用的文句,討論潘自牧與前人對女性的看法有何異同。並配合潘自牧的生長環境,間接地了解潘自牧如此看待女性的原因。至於明刻本《記纂淵海》的重編與重刻,則是反映了明人對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