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朵凄然凋落的救逆之花--子君与淑·布莱得赫比较
作者: 马容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代   《无名的裘德》   《伤逝》   悲剧   英国   托马斯·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哈代与鲁迅相继塑造了两个叛逆的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与子君,前后相隔30年,两个女性从叛逆到毁灭有着许多相似。前人对这两个悲剧的叛逆女性未曾做过比较,本文就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她们悲剧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两朵凄然凋落的叛逆之花——子君与淑·布莱得赫比较
作者: 马容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叛逆   悲剧  
描述: 哈代与鲁迅相继塑造了两个叛逆的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与子君,前后相隔30年,两个女性从叛逆到毁灭有着许多相似。前人对这两个悲剧型的叛逆女性未曾做过比较,本文就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探究造成她们悲剧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红楼梦》丫鬟的人物命名
作者: 孔令彬   来源: 红楼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中国   命运   人物评论  
描述: 《红楼梦》以其刻画和描绘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而闻名于世,其中所写女性人物之复杂、角色之众多、形象之成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决无仅有的。因此《红楼梦》里的女性形象自然也就成了历来读者和研究者们的兴趣所在。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女姓世界里,
用好妇联的“当家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联组织   妇女运动   妇女权益   妇女工作   男女平等观念  
描述: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的、全面的、综合性的保障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律。妇女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妇女运动的历史性成就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标志着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可以说,妇女从此有了自己的“娘家法”,妇联有了“当家法”。
麦琪的困境
作者: 付颀斐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困境   生存状况   女性问题  
描述: 乔治.爱略特是公认的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她以及她的作品还只是近二十年开始的。并且女性主义批评家始终无法在女性主义文学领域给乔治.爱略特一个明确的定位。一方面她并不赞同妇女享有参政权,并且也没有积极地参与当时的妇女运动,而另一方面她的作品又反映、揭露并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她的这种矛盾与她复杂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她认为她个人的成就与幸运不足以让她相信所有的妇女都会有如此的机遇。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十九世纪女性主义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起始阶段,难怪像夏洛蒂.
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 姜子华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闺秀   散文化小说   双重叙事   女权主义  
描述: 凌叔华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她在温和的女权主义思想的指引之下,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妇女儿童题材进行个性化创作。她客观地揭示了五四新旧交替时期一部分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并确立了别具一格的女性叙事:她对旧式闺阁女子们的婚姻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新式女性们在婚姻关系中的被动与尴尬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并暗示了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义,她也对家庭角落里的庸俗女人们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温和的批判。凌叔华擅长刻画儿童心理及其日常生活情态并在她的自传体小说集《古韵》中流露出浓重的儿童情结与女儿情结,超脱功利的审美态度和传
银幕丽影(英文)
作者: 赵小青   来源: 中国妇女(英文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电影   电影创作   Widows   英文   tragic   1978年以来   Chinese   filled   女性形象   银幕  
描述: 1978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被称为“新时期电影”。众多的女性形象是中国银幕永不褪色的风景。导演群体的崛起是新时期影坛最令人惊异的电影现象。
阳刚与温柔的和谐--萧红作品艺术风格管窥
作者: 胡秋娇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构思   文学作品   阳刚   艺术风格   温柔   审美视点   萧红   人生经历   女性文学  
描述: 萧红以“女性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勾勒了一幅东北沦陷区农村妇女群像图。本文分析萧红独特的人生经历、审美视点以及艺术构思等,为探索萧红作品艺术风格提供一些借鉴。
空间的建构与想象
作者: 朴姿映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构   想象   上海   空间   教育   社交   休闲   家庭   消费   日常生活   女性   住宅  
描述: 本文将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及其日常生活的建构过程,置于一个更为广泛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考察。为此,论文专门探讨“女性”及“女性生活”在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如何形成、如何构造;与此同时,论文还考察了与此相关的女性经验是如何被表达和想象的。二、三十年代的女性经历主要在于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空间,当时大量涌现的建筑空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入了新的观念和经验,而它最强有力的影响就发生在女性身上。通过重写女性的生活世界,它也重写了相关的女性日常生活的观念和想象。因此,本论文试图探讨的是,现代世界,所造成的日常性,其实就扎根
分裂中的统一
作者: 郝红尉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劳伦斯的作品一直是探讨男女关心问题的重点。争论最多的自然是他对男女关系中女性地位问题的态度。尽管人们赞扬他,认为他是一个对女性情感有着全面认识,并常常以女性的口吻进行创作的作家,但是,女权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却常常是反面的。 劳伦斯的男女观实际上是由他认为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制存在不可避免的关系的世界观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发展自我。一方面,个体必须以自己想要得方式发展自己,另一方面,个体又要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劳伦斯对男女关系的态度可以归纳为一
< 1 2 3 ... 58 59 60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