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研究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湖南女子学院图...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
Open Menu
特色研究
返回上一级
论文
著作
报纸
期刊
研究专家
特色文献
返回上一级
女性人物传记
女性社会研究
妇女运动与组织研究
女性文学作品
特色资料库
返回上一级
图片
视频
信息查询
相关链接
返回上一级
湖南女子学院图书馆
中国知网
读秀知识平台
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
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片
首页>
根据【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
(58)
按栏目分组
特色研究
(48)
特色文献
(10)
按年份分组
2016
(6)
2011
(1)
2010
(10)
2009
(7)
2008
(7)
2007
(12)
2006
(15)
按来源分组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58)
关键词
浅析《源氏物语》中紫姬的悲剧根源
作者:
童媛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根源
内在因素
外在因素
源氏物语
描述: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11世纪初叶的东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品用精致细微的笔调描写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命运大都凄惨感人,其中紫姬的悲剧命运尤其令人扼腕叹息。本文着意从社会根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等三个方面对紫姬的悲剧命运进行深刻分析,以揭示封建贵族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制度给女性身心造成的伤害和摧残。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与“三言”中的女性心理
作者:
高明
高见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科全书
古代社会
艺术实践
“三言”
女性心理
文学表现
学思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
女性形象
描述: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与“三言”中的女性心理
论池莉小说中的“黑夜意识”
作者:
徐书奇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经》
思想意蕴
池莉小说
八十年代
《女人》
女诗人
翟永明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论池莉小说中的“黑夜意识”
茨威格心中的“空中楼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家R的形象分析
作者:
崔伟伟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茨威格
奥地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中篇小说
形象分析
空中
女性形象
描述:
茨威格心中的“空中楼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家R的形象分析
关汉卿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女性意识的自我书写
作者:
闫小军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女性意识
关汉卿
杂剧
书写
元代社会
女性形象
社会现实
描述:
关汉卿杂剧反映的社会现实——女性意识的自我书写
黄金枷锁下的悲歌——浅析《金锁记》“七巧”形象
作者:
杨秀珍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悲歌
中篇小说
《金锁记》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代表作
描述:
黄金枷锁下的悲歌——浅析《金锁记》“七巧”形象
尴尬与无奈:走不出文化困境的中国男性——也谈焦仲卿的悲剧
作者:
郭健敏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仲卿
尴尬
无奈
《孔雀东南飞》
文化困境
女性形象
悲剧角色
中国男性
描述:
尴尬与无奈:走不出文化困境的中国男性——也谈焦仲卿的悲剧
窦娥的困惑
作者:
温斌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中国戏剧史
妇女命运
中国文学史
悲剧人物
社会底层
女性形象
艺术魅力
描述:
窦娥的困惑
苍凉与启示:谈张爱玲小说创作思想的显与隐
作者:
李桂萍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稳
张爱玲
入世
苍凉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以苍凉来展现她笔下和心中的世界。她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的生存悲剧来展示那个时代的悲剧。而她始终以理性冷静的眼光和笔触来勾画芸芸众生,给后人留下一个冷艳孤独的作家形象。本文重在通过作品背后的意义,去挖掘作家在冷艳孤傲的表象下,曾经是多么渴盼入世,渴盼现世安稳而不得的悲凉情怀。
从“中国娜拉”到真正的娜拉言说:浅析“五四”到新时期女性小说“反家庭”叙事模式的变化
作者:
李虹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反家庭
女性小说
娜拉
描述:
"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作为我国家庭变动和妇女运动都比较激烈的两个阶段,在女性小说中都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反家庭"叙事。但两个阶段的"反家庭"叙事模式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结合社会文化变迁、家庭结构等的变化来分析探讨这两个阶段女性小说"反家庭"叙事模式的不同及变化。
<
1
2
3
4
5
6
>
Rss订阅
订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