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少红影视作品的女性形象特质分析
作者: 高明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少红   精神情感   悲剧   影视作品   女性  
描述: 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对于女性形象特质的发掘是深刻独到的。她不仅从女性的生存环境中揭示其精神情感的“缺失”及其悲剧性格,也从女性人物不幸而曲折命运沉浮中,显示其内在的坚忍与倔强。从弥漫着“悲情”的结局中展示女性人物抗拒命运执着理想、以至走向毁灭的凄美历程。由此使其女性特质的发掘具有了深厚凝重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心理蕴含。摘要:
乱离时世之悲歌与传奇:《木兰诗》与《石壕吏》对读
作者: 高明   来源: 阅读与鉴赏(下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壕吏   叙事诗   木兰诗   生活场景   现实主义   传奇色彩   初中语文教材   女性形象   战争   中国古代诗歌  
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木兰诗》和《石壕吏》两首诗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两首同为古代叙事诗中的名篇,都以战争为题材,但对惨烈的战争场面却惜墨如金,对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却泼墨似
乱离时世之悲歌与传奇
作者: 高明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塑造了许多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木兰诗》和《石壕吏》两首诗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两首同为古代叙事诗中的名篇,都以战争为题材,但对惨烈的战争场面却“惜墨如金”,对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却“泼墨似水”。《木兰诗》中对木兰征战十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活,仅用六句三十六字概括叙述,而着力描绘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
迂回的言说:汤亭亭《女勇士》对《木兰辞》的“误读”
作者: 高明玉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兰辞》   汤亭亭   误读   《女勇士》  
描述: 《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木兰辞》的有意"误读",成功地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为美国女性,尤其是族裔女性发出了的呐喊。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与“三言”中的女性心理
作者: 高明   高见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科全书   古代社会   艺术实践   “三言”   女性心理   文学表现   学思   短篇白话小说   冯梦龙   女性形象  
描述: 冯梦龙的情学思想与“三言”中的女性心理
“头上倭堕髻”之于罗敷形象的塑造
作者: 高明泉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敷形象   诗歌   中国文学史   手法   采桑女   中国古代文学   侧面描写   陌上桑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自然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艺术典型。那么,这个形象的塑造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法实现的呢?历来的研究者认为是通过诗歌开篇的烘托、渲染以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神情动态的侧面描写,以旁观者的情态、心理变化,通过反衬手法来表现的。游国恩指出:《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
“图西亚的筛子”身体隐喻的理论阐释及性别批评意义
作者: 高明月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图西亚的筛子”   身体隐喻   性别批评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中期,“身体”逐渐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文学研究中凸显出来,无论是英美女性主义还是法国女性主义都将身体视为性别政治与性别文化的载体或场所。在全球消费文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身体”在接受越来越多的目光,逐步成为公共话语,也成为学术界引人关注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从性别批评的立场出发,以西方宗教神话中“图西亚的筛子”的故事为例,对筛子隐喻的女性身体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通过将女性身体被规训和囚禁的状态与当代女性主义从身体突围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女性身体从审美客体到审美主体的转变,探讨女性身体的主体回归的
女性意识觉醒之心路——浅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高明霞   张焕   来源: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写作主体   女性意识   80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坛独领风骚。女性文学的文本风貌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述,那就是社会生活化———生活个人化———个人心灵化。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走过了一条争取被男权文化接纳、建构女性联盟、解构男权文化的心灵之路。女性文学的主流对男权文化堤坝产生着强大的冲决力,也对女性自我解放产生着不可缺少的提升作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