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异化、压迫与意识缺失:中年女性居民日常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 李楠方   吕江帆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行为   文化传统   中年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以多个地理节点的调研日志作为基础数据,对部分女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访谈,描述了中年女性群体日常生活时间分配、地理出行范围等内容,并阐述了形成该群体日常行为特征的历史原因并对未来女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异化、压迫与意识缺失:中年女性居民日常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 李楠方   吕江帆   来源: 新西部(中旬·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行为   文化传统   中年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以多个地理节点的调研日志作为基础数据,对部分女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访谈,描述了中年女性群体日常生活时间分配、地理出行范围等内容,并阐述了形成该群体日常行为特征的历史原因并对未来女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异化、压迫与意识缺失:中年女性居民日常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 李楠方   吕江帆   来源: 新西部(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行为   文化传统   中年女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以多个地理节点的调研日志作为基础数据,对部分女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访谈,描述了中年女性群体日常生活时间分配、地理出行范围等内容,并阐述了形成该群体日常行为特征的历史原因并对未来女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
作者: 李遇春   朱一帆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演变趋势   女性意识   女性旧体诗词   历史浮沉   现代中国  
描述: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是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浮沉轨迹和艺术演变趋势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嬗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在转折期(1912—1936),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中国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由传统的闺阁意识向现代女性意识转变,尤其是现代女性视角的向外观照与向内审视的结合,表现了现代旧体诗词中女性意识的深化。在中兴期(1937—1949),由于抗战现实政治时势的影响,女性诗词创作主体向外进一步拓展宏大叙事与抒情,向内进一步审视母女关系和女性身体,思想与艺术趋于成熟。及至
清华简《系年》少(孔皿)“淫”形象分析
作者: 王文意   来源: 科技展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华简     淫女   系年  
描述: 《系年》是清华简中最早整理出来的一批文献。《系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文字学价值、文献学价值,还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系年》中一共出现了五位性形象,分别是息妫、少(孔皿)、骊姬、襄夫人、“房中
消费时代影视中的城市女性研究
作者: 王琴   来源: 民族艺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时代   二律背反   城市女性   女性主体性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全面市场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一种消费主义的世俗意识形态,中国的城市女性遭遇风浪之先,经历了困惑、迷茫及自我的分裂和挣扎。在新世纪的中国戏剧影视中为我们呈现了这一过程及女性主体性追求的二律背反的存在:消费主义的沉溺与主体性的虚妄;消费主义的理性与主体性的呈现。
探索黑人女性文学的“蓝眼睛”
作者: 胡周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眼睛   黑人女作家   鞋子   美国俄亥俄州   扫描   托妮·   作品   莫里森   女性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描述: 尽管她认为作家笔下的作品,犹如脚上的鞋子必须合脚而舒适,她却一直以自己那双"蓝眼睛"扫描着黑人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生活的每一角落。托妮·莫里森,一位1931年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洛德恩镇的黑人女作家。也许从小便深切感觉到的家境的贫寒、社会的不公,使她一生争强好
中国新兴妇女组织运动:运动者性别意识启蒙经验与组织策略
作者: 韩铃   来源: 清华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组织   内在究责   妇女运动   双重共生   性别意识  
描述: 中國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後,經濟上推行市場經濟,改革後廣大中國婦利益因社會轉型開始分歧,多元的婦聲音也給予婦運動者組織的空間。一九九五年在北京舉辦的第四屆聯合國世界婦大會是中國婦新興組織發
伊莉莎白.凯迪.史坦顿对於倡导美国妇女投票权之研究
作者: 薛米纹   来源: 淡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投票权   凯迪   伊莉莎白   女权运动   史坦顿  
描述: 本論文主要研究早期美國婦權領導人士伊莉莎白.凱迪.史坦頓爭取婦投票權的過程及其影響。美國婦爭取投票權的由來已久,婦認為尚未獲得投票權是婦在社會上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
当代我国女子高校发展问题研究:社会性别的视角
作者: 林靖云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子高校   性别差异   性别平等   女性高等教育  
描述: 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片最有希望的田野。教育是赋予女性成为社会人所需具备的道德情操、知识技能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教育是社会人力资源积累的重要源泉,是女性参政议政、拓展自我的基础,是帮助女性摆脱束缚,让生活更充实、更健康、更科学的有效途径。教育水平或教育程度是衡量女性发展和社会参与力的基础,也是表明女性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女性教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平等”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性别平等”则始终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中心理念,“教育性别平等”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己成为女性主义教育研究
< 1 2 3 ... 48 49 50 ... 146 147 14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