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仕女画的社会学研究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阴柔   礼教   社会学   女性审美   明清仕女画  
描述: 本文主要以艺术社会学为方法论,把美术学研究与社会学和女性学研究相结合,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明清仕女画的主要特征、风格成因、文化内涵、审美价值进行探讨。明清仕女画风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始终与社会脱不了干系,在社会精神的约束下,绘画美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明清仕女画家崇尚阴柔之美。剖析明清仕女画的文化内涵,就会发现明清仕女画的本质内涵其实就是男人的女性艺术,体现的是男性的标准和世俗的要求。虽然明清仕女画在风格上是单薄的,但是其体现了无法压抑的女性审美,而其中的美学价值也是无法否
道教女性观与《三国演义》之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易思平   来源: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女性观   《三国演义》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
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审美
作者: 孟春月   胡荣华   郭小冬   来源: 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古代东方文学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描述: 本文对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从总体上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其审美特征:在女性性格美方面,刚与是一对审美范畴,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
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审美
作者: 孟春月   胡荣华   郭小冬   来源: 新西部(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古代东方文学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描述: 本文对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从总体上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其审美特征:在女性性格美方面,刚与是一对审美范畴,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
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审美
作者: 孟春月   胡荣华   郭小冬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古代东方文学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描述: 本文对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从总体上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其审美特征:在女性性格美方面,刚与是一对审美范畴,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段阳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分析   美学理论·影视评论及其它   女性形象  
描述: 意蕴、高超的艺术技巧、丰富的比喻以及幽默的风格,显示出了钱钟书深厚的文学功底。无论是虚荣刻薄的苏文纨,还是善工心计的孙嘉,或者偏执天真的唐晓芙,或者庸俗堕落的鲍小姐,都凸显了20世纪40年代下中国
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诣琳   来源: 西江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围城》叙述了一个以方鸿渐为中心的爱情婚姻故事,故事中所描述的大量女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鲍小姐的堕落轻浮,苏文纨的高傲自负,唐晓芙则纯净脱俗,孙嘉的工于心计。分析发现受过良好教育且女性
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审美
作者: 孟春月   胡荣华   郭小冬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本文对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从总体上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其审美特征:在女性性格美方面,刚与是一对审美范畴,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
《倪焕之》中金佩璋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方熔熔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失望,却忽视了女性固有的特点。女性具有易易刚的特色,而女性解放,解放的也应该是带有封建色彩的部分,而不是把女性内涵全然都抹杀掉,这种过于极端的表现其实反映的是整个五四时代人物的局限性。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猎物》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胡光宇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猎物》   伊莱娜·内米罗夫斯基   女性形象  
描述: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影响了她的创作:出身于俄国贵族并且贪图富贵享乐的母亲成了她创作的首要素材“恶母”;母亲身上所缺失的“温柔”、“贤淑”的美德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并且以碎片的方式在不同作品的“母亲”身上塑造。这种两面性的性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母亲”身上,并不断拓展,蔓延到作品中所有女性身上。不论“悲”还是“善”,追溯其原因,无一不逃出“男性酿造了女性的悲剧”这一定律,但是从存在主义角度出发,这些女性无一不是在苦苦追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由意志。
< 1 2 3 ... 46 47 48 ... 88 89 9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