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064 条
-
浅议亨利•詹姆斯的女性情结
-
作者:
胡叶婷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结
亨利•詹姆斯
白日梦
弗洛伊德
女性
-
描述:
关于亨利•詹姆斯,很多人都对他从不同的角度做过研究,比如其写作风格、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及其对心理现实主义的贡献等。毋庸置疑,他是个多产的作家,而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进行描写的。从卡罗林•斯潘塞到黛西•米勒再到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为一个男性,他对描写女性的钟爱以及对于女性性格的准确把握,并以其特有的视角处理女性微妙、细腻的情感,在某些女性心理刻画方面甚至准确到让女性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不得不感到惊讶和佩服。本文主要围绕其女性情结展开讨论,通过对亨利•詹姆斯本人的性格、
-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的病态现象分析
-
作者:
刘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病态现象
女性
-
描述:
从古到今,凡是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子,其形象要么是坚强的,要么是善良的,要么是宽容慈爱的,几乎人性中所有的美好品德都集中在她们身上。但是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女性身上被蒙上的这层美的、神圣的面纱被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在她的笔下,尽管女性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各有不同,但是她们无一例外地被时代和历史的悲剧所笼罩,她们身上没有了少女的天真,母亲的神圣,有的是锱铢必较的自私、左右逢源的世故、刻入骨髓的狠心,这些与传统的女性形象大相径庭。张爱玲并非要刻意地丑化女性,她只是深刻地看到了几千年的封建枷锁给女性的身
-
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演思璟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家庭生活
女性特质
社会意义
理工科专业
国际关系
学校教育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社会性别概念 与生理意义上的男女之分不同,社会性别表明的是社会对人的性别身份的认定,这意味着一个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只有具备了社会所公认的男子气和女人味即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才能成为社会意义上的正常男人或合格女人。因此每个人自出生时起,就在家庭、学校等教化机构中受到社会依据其性别施以的不同规范,如男孩的名字多表现家长对其勇猛顽强、刚毅果敢的期望,女孩的名字则要求其温柔美丽、温顺贤淑;男孩的玩具多为交通工具和武器的模型,而女孩的玩具一般是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等。同时,社会也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分工、大众传
-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女性思想对比
-
作者:
李文慧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性
局限性
女人
妻子
-
描述: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王尔德的第一部喜剧。本文主要就《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两位女性人物———欧林太太和柏夫人作为社会人、妻子两种角色进行对比,从而归纳出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思想的局限性与超越性。这种归纳对于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合法权益
中国妇女
衡量尺度
妇女就业
妇女维权
宪法原则
妇女组织
性别观念
家庭暴力
-
描述:
(2015年9月)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编制
-
浅谈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
-
作者:
陈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残雪
丁玲
女性文学
发展
-
描述:
上世纪末,不少学者就已经揭示了女性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张爱玲、丁玲和残雪等女性作家都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对象,本文从三个典型阶段的代表作家着手,来揭示女性作家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对人的健康发展的重视。
-
日本中世时期女性在文学方面的隐形
-
作者:
李娜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世
隐形
文学
女性
-
描述:
本文分析了日本中世时期女性在文学方面的隐形的两种表现,即在作品中的隐形以及作为创作者的隐形,并总结了发生隐形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列举了隐形中的代表作家及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隐形并不等于消失,为下一次的女性文学高潮期的到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清代女性诗歌批评浅析
-
作者:
田霖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批评
清代女性
浅析
-
描述:
清代的女性诗歌批评始终处在男性话语体系之内,总体遵循着清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但是依然体现出以清为审美核心的诗学观、由宗唐到唐宋融通选录、评论假托之作的特色,对研究二十世纪女性文学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
从咏花词看顾太清词的女性化特征
-
作者:
张震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花词
女性化
顾太清
-
描述:
顾太清是清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因其词作格调高远,语言清丽,被赞誉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流传于世的词作有三百余篇,其中咏花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富特色。笔者试对咏花词进行文本分析,以观太清词的女性化特征。
-
女性人类学与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较研究
-
作者:
刘佳全
蒲云萍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20世纪
边缘学科
学术界
女性话题
女性人类学
60年代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再度兴起,激起学术界各个领域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女性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人类学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什么是女性人类学呢?简而言之,是以人类学的视角来研究女性主义的一种理论与方法视角,又可理解为女性主义和人类学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或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以人类学特有的视角来研究女性,研究女性的同时又带给人类学方法论的反思,它是重新塑造女性主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