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 条
-
都市青年女性文化综合杂志语言特点研究——以《女友·校园》《女友·家园》为例
-
作者:
张欣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青年女性
《女友》
文化综合杂志
语言特点
-
描述:
都市青年女性文化综合杂志,不同于穿衣打扮为主的时尚杂志,而是侧重于挖掘校园、职场和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与智慧,更注重引导读者的人生态度,促进心灵的成长。这种杂志在都市青年女性,尤其是学生和职场女性中颇受欢迎,对读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语言是该类型杂志的重要载体,但是目前对该类型杂志语言的研究非常欠缺。本文以《女友·校园》《女友·家园》(以下简称《女友》)为研究对象,探究此类杂志的语言特点。语音上,本文从音节的重复和整齐、谐音、押韵以及四音节结构方面分析了《女友》所营造的语言效果。词汇方面,笔者发现《女友》最鲜明
-
苏童短篇小说论
-
作者:
曹琦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题旨
苏童
人物
艺术探索
短篇小说
-
描述:
伴随先锋文学的发生而登上文坛的苏童,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才情,凭借《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等诸多作品,迅速占据了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席。而数十年的创作,拥有着较多中长篇作品的他却始终表现出对短篇小说的偏爱,在他看来,他的长篇大多出于当下文坛注重长篇的现状为“苏童”而创作,短篇则在真正地书写自己。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他更多的内心隐秘,同时也可以看到他文学创作中的多方面尝试。他的短篇小说中,在寄寓着对童年感悟的“香椿树街”上不断流露着他的记忆之痛,而那些身陷歧路与困境中的小说人物
-
大爱“无字”:论张洁的女性小说创作
-
作者:
贾艳珍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小说
悲剧根源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张洁是第一个荣获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的作家,她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她因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而引人注目。她的女性小说“既流露出女性的诗意美,又表现出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①,引领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潮流,张洁也“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先导”②。在早期作品中,张洁呼唤纯洁的爱情,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都是完美的,作者创作了一个个美好圣洁的爱情故事。随着作者对女性关注的深入,作品中开始表现女性为争取自身解放所经历的艰苦历程。男性成了女性悲剧人生的直接制造者,美好的爱情
-
《希伯来圣经》和拉比文献中妇女观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陈艳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希伯来圣经
拉比文献
犹太妇女
女性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犹太女性主义思想兴起并发展。女性主义学者对犹太传统进行批判,认为在这个宗教传统中,男性居于主导地位,统领着政治、社会和宗教生活;女性则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在《希伯来圣经》中,男性话语是主流,构成了《希伯来圣经》的主要叙事语言。在整个圣经传统中,女性的声音非常微弱,甚至时常被忽视。一些犹太女性主义者认为《希伯来圣经》中妇女的作用就是为了满足父权制社会的需要。长久以来犹太社会男权话语体系在塑造犹太教的律法和伦理,规范犹太人的生活和思维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而犹太妇女在犹太律法
-
扎迪·史密斯小说的后殖民解读
-
作者:
田文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扎迪·史密斯
多元文化
移民
非白人族裔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
描述:
扎迪·史密斯是英国当今文坛上颇受读者关注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丰富的主题、新颖的艺术形式以及作品思想的深邃一直受到西方文学评论界的好评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作为一个出生于英国的牙买加黑人移民后裔,史密斯十分关心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及其后裔的生存状态和身份认同问题,其长篇小说小说大都是以二战后英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为背景,通过对移民及其后裔的生存状态的描写,着重突出了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因文化错位和身份缺失而遭受的心灵创伤。本文将以后殖民主义作为基本理论基础,以扎迪·史密斯的三部小说《白牙》、《签名
-
走出男权话语:论新时期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郭晓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创作
男性中心
-
描述:
新时期以来,女性创作逐渐“浮出历史地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该文在浅析了新时期女性小说产生的背景和源流之后,分四部分阐述了新时期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第一部分:对人性的追寻中凸现自我--挣脱男性话语的艰难起步.这个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
-
男性镜城中的蹒跚前行
-
作者:
暴媛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文本分析
女性形象
两性和谐
-
描述:
回顾影视发展的百年历史,从电影诞生之初到电视剧成为大众传媒的宠儿,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形象可谓贯穿始终。单就中国大陆影视作品而言,女性形象可谓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有之,隐忍坚强有之,活泼青春有之,冷艳无情有之。处于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她们,性格各异而色彩纷呈。正是女性形象的存在,使得影像世界不再单调乏味;更是由于女性形象所肩负的关于女性命运、女性生存困境及对未来理想的思考,使得我们可以透过浮华、喧嚣的影像表面看到每个不同的时代对于女性的体认。本文运用媒介与社会性别理论、消费文化等理论,着眼于研究新世纪之初的八年
-
罗宾·沃霍尔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研究
-
作者:
孙桂芝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干预
未叙述事件
女人气
女性写作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罗宾·沃霍尔与苏珊·兰瑟率先尝试将叙事学理论引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及批评实践中,她们被公认为女性主义叙事学创始人。1986年苏珊·兰瑟发表具有宣言意义的论文《建构女性主义叙事学》,正式提出“女性主义叙事学”这个术语,同时论证了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同年,罗宾·沃霍尔发表文章《走向一个真诚叙事者的理论:盖斯凯尔、斯托夫人和艾略特的真诚干预》及《诗学和劝导:<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小说》,利用叙事学的“叙事话语干预”理论分析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她们对女
-
论《他们眼望上苍》中珍妮黑人女性身份的构建
-
作者:
商晔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佐拉·尼尔·赫斯顿
《他们眼望上苍》
黑人女性身份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曾是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领军人物。但是她黑人女作家的身份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与当时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致使她生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死后又长期被埋没。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赫斯顿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进入经典作家的行列,并被称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本文旨在结合黑人女性主义理论,探索赫斯顿的代表作品《他们眼望上苍》中女主人公珍妮通过三次婚姻建构自己黑人女性身份的过程。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赫斯顿及其作品《他们眼望上苍》的研究现状,对作为文章理论基础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作了初步梳理,并提
-
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
-
作者:
闫春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犁
人道主义
人性论
-
描述: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孙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极具特色的个案。作为受主流政治领导和规约的主流文学作家,孙犁适度地协调了文学的政治性和文艺性这两条标准,使他的作品兼具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双重特质。具体说来,是因为他在服从和响应主流文艺方针的同时,又在文学创作中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个性,他的作品总能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赋予读者一种人文的温情。孙犁作品中彰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很早就为研究者所注意,文学是人学,它承载着揭示普遍人性的使命,文学展现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启迪,文学揭批人性之恶给人以警戒,它引导人们萌生“把
<
1
2
3
4
5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