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
作者: 陈瑛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情理想   元杂剧   女性形象   配偶标准  
描述: 对妇女问题的认识态度往往能代表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文学的功能不仅是“兴观群怨”,而且是时代的写照、历史的积淀。文本从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剖析形象塑造上的文化内涵,从而归纳这些女性形象生成和蔚为壮观的原因,把握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深层次内涵。文章的正文由三部分组成,其主要观点及逻辑层次略述如下: 第一部分: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系列的梳理,这一形象系列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二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最大的特点——进步的爱情理想。主要从理想爱情的产生方式,理想配偶的标准,理想爱情的基本要求
从遮蔽到敞开:论铁凝女性自我认同的演变轨迹
作者: 常爱霞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自我审视   第三视角   女性写作   自我救赎  
描述: 铁凝是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女性形象在她的作品中一直有着重要的 地位,许许多多鲜明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形象却并 不全是铁凝女性意识觉醒的产物,铁凝对女性身份的认同,是有一个不断发展 演变的过程的。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进行理论的梳理和论证。阐述女性写作与自我 认同的含义及新时期女性自我认同的文化背景。自我认同是女性写作的核心问 题,是考察女性写作是否自觉和自觉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对二者之间内在联 系的阐释就尤为重要。第二章是通过对铁凝早期创作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揭示 铁凝在新时期初期对
唐宋女子教育研究
作者: 邓文博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宋   儒家女教   社会文化   女子教育  
描述: 中国古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材等方面都自成体系,有别于男子教育。正统女教(儒家女子教育)的主要 观念和内容在汉代基本确立。唐宋时期的女子教育表现出多元化面貌。在教育 的内容上,随着唐中后期礼教的回归和儒学的复兴,伦理道德教育有不断加强 的趋势;女子受到较好的文学教育是唐宋时期的一大特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 民文化的兴起,女子艺术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思想领域的多元化,士人家庭 的妇女信仰宗教较为普遍,受到宗教的教育;女教读物和教科书的变化反映宋 代女子教育溶于家族教育的趋势。
对托妮·莫里森《爱》的社会性别研究
作者: 夏鸿猷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爱》   黑人女性   不平等的两性关系  
描述: 作为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关怀、同情黑 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同时,她也极度关注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 之间的关系。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以及黑人种族内部男女关系的关 心贯穿于她所有的作品,包括2003年发表的小说《爱》。本文试 图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社会性别研究包括对男女两 性的研究,因此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男女 主角,探讨黑人社区里不平等的两性关系,阐述莫里森为重建和 谐的男女关系所做出的努力。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序言、三个章节和结语。第一章简单 介绍了社会性别理论的
五四时期女性悲剧形象研究
作者: 陈苹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   悲剧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描述: 通过分析"五四"时期悲剧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之所以会有此悲剧命运:第一,因为女性自身缺少经济独立的能力,她们必须依靠男性,服从男性.第二,因为她们生活的是一个封建的、非人的性别歧视的社会、一个男权主义的社会.如今,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法律制度、人们的?
《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雷倩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的构想   玛丽·雪莱   女性意识   叙事结构   母性   自我  
描述: 自玛丽·雪莱1818年首次发表《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它已经成为了哥特式小说,科幻小说的典范,开创了浪漫主义恐怖小说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玛丽·雪莱及其作品《弗兰肯斯坦》的研究表明它不仅是女性作家早期文学作品之一,而且它反映了处于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生活。本论文是《弗兰肯斯坦》的女性主义解读,探讨和研究了玛丽·雪莱的丰富的女性意识。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在父权社会中,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反映出社会对女性构想,同时,这样的叙事结构也反映了作者的女性意识并颠覆了占统治
田纳西·威廉斯女性角色的塑造
作者: 张维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剧手法   南方淑女   人物塑造  
描述: 田纳西·威廉斯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一生为美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剧中和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成为其创作的一大特色。田纳西对妇女持有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使他在美国戏剧界独树一帜,也使他在美国戏剧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田纳西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女性角色,他在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他在文中深入细腻的展现了女性经历的不同成长阶段,进而揭露出妇女们在父权制社会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对待,使其成为社会的牺牲品。田纳西的大多数作品都以反映女性所遭受的不
美丽的生命尝试
作者: 董学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裔女性   双重价值   内在性与超越性   话语权  
描述: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名作《女勇士》,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体现华裔女性在多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中进行生命尝试和人生探索的作品。本文依据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分析人物形象的“内在性”与“超越性”的二维理论,对《女勇士》中的女性人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索华裔女性多样的人生命运和文化观念的繵变。“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女性形象。汤亭亭运用拼贴、重构和再创造等写作手法,改写和重述了这一故事。透过故事的描述,汤亭亭给予她的“花木兰”人物形象以全新的成长空间,这里暗含了多
《紫色》中茜丽的觉醒
作者: 杨敏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经济独立   精神独立   《紫色》   觉醒   艾丽丝·沃克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文坛杰出的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她出版了大量描写黑人妇女为争取政治、经济、性别和种族平等而斗争的小说。《紫色》是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该书获得了198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书中塑造了一位崭新的黑人女性形象一茜丽。 沃克在这部小说中,描写了主人公茜丽从麻木无知的悲惨少女到精神和经济独立的成熟商业女性的觉醒过程。通过这部文学作品,沃克试图探索黑人妇女解放的道路,强调精神自由与经济独立以及妇女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妇女斗争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威拉·凯瑟的女权主义思想倾向在《啊!拓荒者》中的体现
作者: 宋彦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每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如是说。威拉·凯瑟(1873—1947),这位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作家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独立于世,桀骜不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管别人会怎么说。她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并且坚持走下去,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激情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创作中去。她终生未嫁,却和另一位女性一起生活了40多年。因为她坚信“丈夫和家庭会窒息她的艺术创作,结了婚的夜莺不会再歌唱”。她不满社会分配给女性的“家庭妇女”的角色,努力在家庭和婚姻之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