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中的人生追求
-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学昭
创作风格
苏雪林
个性主义
新文学运动
冯沅君
石评梅
凌叔华
庐隐
人生理想
-
描述:
本文所谓新文学初期,指从1915到1925这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所谓女性文学,亦仅指当时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冰心、冯沅君、石评梅、白薇、庐隐、绿漪(苏雪林)、凌叔华、陈学昭等为主要成员的当时一批著名女作家,虽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社团、流派而且创作风格和作品的艺术韵致各
-
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中的人生追求
-
作者:
游友基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新文学初期女性文学中的人生追求
-
论新时期关于“知识女性的”文学创作
-
作者:
崔丽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论新时期关于“知识女性的”文学创作
-
迈向黎明和自由(从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看中国女性文化意识的演进)
-
作者:
孙雅歆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迈向黎明和自由(从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看中国女性文化意识的演进)
-
试论性差制约下的创作活动
-
作者:
李继凯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女性作家
创作活动
女作家
日本学者
男子
女性学
人类心灵
表现自我
作品
-
描述:
性科学所说的性差,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马克思曾把男子的心理誉为人类心灵的勇敢的一半,而把妇女心理誉为人类心灵美好的一半;也有学者称妇女心理是人类经验的二分之一,不言而喻,男性心理则是另一个二分之一。对“一半”或“二分之一”之说也许不能作机械的理解,但由此确可以大致标示出两性的差异。在西方学术界已经有了性差心理学以及女性学、男性学等专门学科。东方,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这些学科的研究。不过迄今为止,人类对性差的研究尚处于创始阶段,对“性差”这一
-
对妇女进步与妇女素质的反思
-
作者:
刘丽华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学
社会发展与进步
提高自身素质
妇女素质
政治素质
文化素质
女性学
女性素质
社会群体
男性
-
描述:
社会进步一直是与它所包容的成员素质成正比的,人类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女性作为一个性别上的大的社会群体,女性发展本身就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文明程度。这样,妇女素质不仅可以作为考察界定区域内妇女进步水平的指标,往往还作为这个区域内整体水平的参考值,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事实也愈来愈如此。妇女学(Women's Studies)作为二十世纪70年代新兴学科的必然产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女性学的出现已逾越了以往“妇女问题研究”的水平和程度,把女性置于一个(?)男性又同为人
-
论女性批评
-
作者:
翁德修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批评
理论依据
语言
两性平等
妇女写作
妇女文学
心理分析
文化背景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本文从生理、语言、心理分析和文化等四个方面评述和讨论了女性批评的理论依据。作者认为,着眼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女性批评,尽管有些理论观点尚属牵强甚至荒诞不经,但是意在提倡两性平等、发现妇女文学的自身价值、探求女性文学的特征和向以男性为主的传统文化提出挑战的主张,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立足于妇女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同时,还顾及到女性生理、语言、心理,以及阶级、种族、国籍和历史等因素,来探讨妇女写作特点和差异的批评途径也是十分可取的。
-
一代青年的灿烂青春--评杨沫的“青春三部曲”
-
作者:
吴宗蕙
来源: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文学
三部曲
独特贡献
中国女性文学
一代青年
知识分子
《青春之歌》
杨沫
心灵历程
-
描述:
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乏才华卓具的女性作家,但没有一位女作家象杨沫这样,毕三十余年之心血,以一百三十万字的宏篇巨著,细腻而生动地描写一代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共赴国难的人生征途和心灵历程,完成了她为之奉献了半生精力、心血和热情的“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与《英华之歌》。这是杨沫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中国女性文学的独特贡献。
-
西部军旅小说管窥:试论李镜、李本深等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
作者:
徐锡安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集
人黄
军营生活
李镜
文学特色
长篇小说创作
西部文学
军旅文学
短篇小说创作
朱光亚
-
描述:
在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中,驻甘肃的兰州部队作家,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成为一支颇有创造力的方面军。其中,李镜、李本深等锐意进取,脱颖而出。他们在深刻观照和着意表现西部军民的现实人生和革命英雄主义,在深化和丰富革命现实主义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西部军旅文学的繁荣和西部文学的确立做出了贡献。倾注心血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朱光亚、张广平,在新时期也创作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中短篇小说,表现出一种努力求新求深的创作意向。姜安的颇具女性文学特色的作品,青年军人黄富强的短篇小说集《风月三边》,也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津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文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交流学术思想
王守义
日至
审美意识
后现代
美国小说
工作总结
孙学军
学术交流
大学外语
-
描述:
1991年7月3日至6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天津市南开大学举行。年会就学术交流与工作总结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共举行大小会议九次。学术讨论主要围绕美国文学的传统、后现代的审美意识、美国小说、戏剧及诗歌的风格以及女性文学等题目进行。主讲人有王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