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玲精耕换来丰收日
-
作者:
谭志湘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杀妻》
《浣纱女》
河北省梆子剧院
演员
王洪玲
女性形象
《大登殿》
-
描述:
2002年岁末,河北省梆子剧院青年团进京演出了新编历史故事剧《浣纱女》和折子戏《杀妻》《大登殿》,青年演员王洪玲塑造了西施、王宝钏和王玉莲三个年龄、身份地位、经历各不相同,性格有别的女性形象。
-
莎翁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陈志英
来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莎士比亚
看重看轻
歌颂批判
-
描述: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存在着有意义有规律性的差别。本文在寻觅、甄别这些差异时,论证了这些女性形象在“着色”方面、在所反映的文化精神方面以及在体现作者的褒贬态度方面的不同,进而论证了莎士比亚妇女观的矛盾,强调了莎士比亚的创作与思想由理想而现实之后,对妇女的态度由歌颂而批判、由看重而看轻的变化。
-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陈瑶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郑汉生
来源:
求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海明威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这一点历来为学界所忽略,许多论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
谈鲁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异化
-
作者:
刘启鹏
刘婷
来源:
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妻性
母性
天性之爱
异化
-
描述: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的浸浴着异化的色彩 ,俘虏于封建男权的包围之中 ,主要表现在妻性的丧失。同时鲁迅又着重刻画她们母性的膨胀 ,显然别有一番用意 ,这无疑与鲁迅一生的终极理想相契合 ,即寻找天性之爱
-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利香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启蒙
自我意识
女性
-
描述: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有两类女性形象:“神化”的女性和苦难的女性。“神化”女性的“美”虽然满足了作家的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梦想,但在现实中,她与苦难的女性具有相同的人性本质。她们的生存悲剧根源于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缺乏自我意识、人格意识。这种梦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作家情感和理性的内心冲突。由此,沈从文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启蒙意识。
-
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
-
作者:
朱振武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范式
福克纳
南方文学
-
描述:
本文主要讨论威廉·福克纳作为无意识范式主体在其女性形象创作方面的自主性活动。福克纳在其众多的小说创作中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这些女性个个性格扭曲 ,命途多舛 ,或境遇凄苦 ,或心智失常 ,或夭折横死 ,或晚景悲凉 ,这主要是成长于美国南方的福克纳作为男性话语的代表在创作中把自己对南方生活和对生命的体验这一内心范式不由自主地转化为象征性范式的结果。
-
西方电影中的东方女性
-
作者:
孙萌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结构
性格特征
西方电影
东方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西方电影中的东方女性
-
从布莱特·阿什利看海明威笔下的新女性形象
-
作者:
袁永菊
杨慧
来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新女性
海明威
-
描述: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体现了"迷惘的一代"的文学的基本特征,他本人因而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然而其女主人公布莱特·阿什利却遭到了人们的谩骂和唾弃。以历史的眼光,分析了海明威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并指出布莱特是时代的新女性这一事实。
-
在理性中升腾的悲剧:沈从文成熟期创作中都市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李晓云
来源: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悲剧
都市女性
理性
-
描述:
1930年到1934年,沈从文进入其创作的成熟期,他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原来自己所不屑的都市女性,探寻她们对于生命本我的追求,这种理性不免使这些女性形象笼罩了一层淡淡的悲哀。同时他也把自己对真实生命的膜拜寄托在了这些女性身上。因此小说的结尾同样升腾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