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 条
知识女性母题的书写:鲁迅与五四女作家在知识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精神同构
作者:
王敏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鲁迅
知识女性形象
精神同构
描述: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记录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相;鲁迅也塑造了子君这样一个富有母题延伸性的知识女性形象,并以此深化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女性"这一特殊对象的观照。五四女作家的真切生动和鲁迅的高屋建瓴,同样为开拓知识女性这一文学母题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华兹华斯与拜伦诗歌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作者:
周淑莉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华兹华斯
拜伦
浪漫主义
描述: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两人在诗歌中塑造了有巨大差异类型的完美女性形象。本文对两位诗人在塑造不同完美女性形象上进行对比分析,诗人的出身背景及政治生涯决定了作者对于完美女性的不同刻画手法,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审美情趣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文学风格。
流浪、幻灭、寻觅:现代女性形象史考察
作者:
章新利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浪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价值
变迁史
描述:
本文从现代文学的整体视野对现代小说中的流浪女性形象的变迁史进行了细致考察,在此基础上界定流浪女性形象的特点:情感依附与经济压迫,物欲追求和精神重压,生存至上和情感至上。这既因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所致,也与现代中国迫切的社会改造主题和艰难多变的历史境遇密切相关。折射出女性在时代思想影响下的进步和变化,也反映出作家对女性生存价值认识的变化。
论《史记》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董继伟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司马迁
女性形象
描述: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出身低微而富于远见,或影响了历史发展动态,或富于母爱,或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或生前有非凡之举,身后事迹被后世广为传颂。
探析明治文学作品中“新”女性的精神世界——以夏目漱石早期三部曲中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吴二林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苦闷
迷茫
女子教育
文明开化
新女性
描述:
明治维新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开化"让很多接受了中、高等教育的女性成了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但由于明治中、后期的维新政策以及冷酷的社会现实,让她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经历了迷茫、孤独、苦闷的精神历程后,最终还是回到原点——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在家相夫教子,根本没有自由,也无法获得真正的解放。
《后宫甄嬛传》与网络小说的女性建构
作者:
杨璀璀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络小说
话语建构
女性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进入二十一世纪亦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网络小说盛行的今天,后宫题材的网络小说日渐流行,女性话语亦掺杂其中。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含蕴了女性建构的独特性,在女性形象、小说话语建构等方面充分展现了对当前女性精神的真实关怀与虚拟表达,古典意味中现代意识的呈现,是女性主义在小说文学中出现的新变化。
拉康式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作者:
朱园园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拉康
福克纳
精神分析
描述:
艾米丽是威廉·福克纳笔下众多具有悲剧性的女性形象之一,《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本文拟将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入手,通过其镜像理论,展开对艾米丽悲剧的细致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试析西尔维亚·普拉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燕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女性角色
普拉斯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美国“自白派最富有才情的诗人”,普拉斯把诗歌作为自己宣泄感情、表达人生态度的途径和渠道.她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她的各种情感体验,在普拉斯的笔下,女性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她们分别代表了诗人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以及她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出色地表现了女性的生命力、痛苦、愤怒和挫折,也完成了对自我的认识,她独特的视角以及她对女性体验的大胆书写为后来的女性作家们开辟了新的领域,不愧为女性主义的先驱。
《李生窥墙传》与《离魂记》之比较
作者:
陈雅飞
孙惠欣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离魂记》
《李生窥墙传》
描述:
中国与朝鲜半岛共处于亚洲文化圈中,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联系,文学创作在题材上表现出了一致性。以同为婚恋题材的《李生窥墙传》与《离魂记》为例,二者在题材及内容上都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并且都出现了"离魂"这一情节。但是他们在主题思想、男性与女性形象以及男女地位格局上又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了中国与朝鲜半岛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诗经》“女性”研究综述
作者:
安奇贤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综述
《诗经》
女性
描述:
自《诗经》研究之始,女性主题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学科的特征。综观1989年至2010年这二十年间以女性为主题的《诗经》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六个方面的研究。学者们或注重阐释女性审美和女性意识,或注重剖析女性形象和女性命运,或注重判断女性作品的艺术魅力,或注重开掘其所折射的社会背景,这都极大地开掘了《诗经》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