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性言说“他者”命运:论昆德拉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李娜   李艳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客体身份   昆德拉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他者   黑格尔   主体性哲学   身体   女性言说  
描述: 最早触及"他者"这个概念的哲学家是黑格尔。他在《精神现象学》中从分析主奴关系入手,指出了"他者"对于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性。黑格尔指出,"自我意识只有在一个别的自我意识里才获得它的满足",[1]"主人
男性视觉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男性视觉中的女性形象
欲望叙事: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欲望叙事:男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
芭芭拉·金索夫《豆树青青》中女性形象及其心路历程解读
作者: 张明杰   刘杨   王晓朴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一、芭芭拉·金索夫及其作品<豆树青青> 芭芭拉·金索夫(Barbara Kingsolver,1955-)是当代美国畅销小说和非小说家,同时也是一名自由记者和政治活动家.
圣经文本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主体性的思考
作者: 肖立青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圣经文本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女性主体性的思考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观照下《梅莉丝》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作者: 王俊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探析   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面具   原型意象   阿尼姆斯   老师   理论观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布兰特·哈特善于捕捉形形色色的西部人物的憧憬、愿望、欢乐以及难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对女性人物的描写是哈特短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变,性情各异,有些女性个性张扬、生活坎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梅莉丝,她敢爱敢恨,性格倔强、桀骜不驯、嫉恶如仇,敢于抗争教会的虚伪,厌恶周围人群的市侩;还有些女性庸俗世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如克莱蒂,她是史
在魔咒的内部
作者: 朱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策展人   女性视角   女性心理   基本态度   创作   作品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女性主义  
描述: 策展人语:大多数女性艺术家,初始的创作多跟自己的成长有关,作品成为自身历史的镜像、成长的见证。反视和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探寻自身灵魂的底蕴,也许是她们创作的根本动因。雕塑家向京曾言道":作为艺术家本身首先要作为一个存在的,自己活着的基本态度,这是无可置疑的。"从向京早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始终处于主观与客观交错的游离状态中,以一种细腻平实的女性视角与日常生活中女性心理与生理的私密情境进行着对话,而诗性化的体验则成就了她内省的、略带感伤的个人风格。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着独立而完整的艺术思考的画
长女情结与人生悲剧:论毕飞宇笔下的玉米形象
作者: 霍蓉光   任丽娟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利益   玉米   权力   王家庄   三部曲   人生悲剧   毕飞宇   社会伦理   女性形象   家庭成员  
描述: 去自我麻痹、自我束缚、自我奴役,而她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就是玉米悲剧的根源”[1]。还有论者认为:“毕飞宇深刻而细致地书写了乡村女性在命运织就的巨网中借助权力去实现欲望却致使人生异化的生存悲剧。”[2]客观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珍珠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话语霸权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菲勒斯"(phallus,译为"阳具"),是男权的隐喻符号,他将男性的生理特征转化为社会秩序上的优越性,而利用女性生理上的"缺失"规定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肯定男性的权威,以父权制的正面价值建
当代水墨中的女人形象
作者: 骆丽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诱惑   权力   观看方式   女性世界   艺术家   女性化   女性形象   男性   女性主义艺术   性别  
描述: 在现代主义语境中被表述的女性形象,或许是男性话语中的霸权解读。本期参展的几位当代艺术家,呈现给读者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人们在传统绘画里看到的女性形象,传统的性别观念受到质疑。在画家们阴性的观看方式里,男性趋于阴柔,女性趋于阳刚,男人与女人的界限模糊,仅有的性别表达,剩下的是一种观念化的对语码描述。在男性视角的注视下,女性是表达对象,仅仅是载体,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变迁?是歧视还是重塑女性的权力要求……?但是有一点是超越社会意识的变迁的,那就是艺术家们都倾向于认为:女性的精神寓居于肉体之中,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人
< 1 2 3 4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