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超越二元对立的话语:读美籍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
作者: 陆薇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方历史   隐性历史   二元对立   个人叙事   身份定位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 ,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 ,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 ,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骨》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 ,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 (文化、身份、性别等 )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 ,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 ,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血与肉浸润的一朵野花:浅谈《忧国》中的丽子形象
作者: 曾照华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部曲   肉体   武山   三岛由纪夫   《外国文学》   构成法   丈夫   艺术形式   忧国   女性形象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赞美歌颂男性肉体而著称。从他的成名作《假面自白》开始,经过《潮骚》,而至《丰饶之海》四部曲,无不是“通过捕捉男性的肉体行动,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乃至超常识的逆构成法,来表现男性肉体最真实、最激烈的东西,表达生与死这两个绝对的概念”。但在《忧国》中,三岛由纪夫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丽子。她犹如一朵野花,在血与肉的浸润中成长
论中西文学中女性婚恋模式及其成因
作者: 褚蓓娟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意识   男权文化   女性集体   无意识女性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观点出发 ,分析栖居男权文化传统下的中西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论述她们在婚姻、恋爱追求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和沉积在女性潜意识领域中的女性集体无意识 ,以及它们之间的冲撞与矛盾。本文认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 ,她们往往都在两者之间徘徊、挣扎 ,艰难地生存着。
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
作者: 朱振武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范式   福克纳   南方文学  
描述: 本文主要讨论威廉·福克纳作为无意识范式主体在其女性形象创作方面的自主性活动。福克纳在其众多的小说创作中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然而这些女性个个性格扭曲 ,命途多舛 ,或境遇凄苦 ,或心智失常 ,或夭折横死 ,或晚景悲凉 ,这主要是成长于美国南方的福克纳作为男性话语的代表在创作中把自己对南方生活和对生命的体验这一内心范式不由自主地转化为象征性范式的结果。
呼而不应的悲哀:19世纪30至60年代俄国文学的一种失衡现象
作者: 孙蕾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佐料   杜勃罗留波夫   安娜·卡列尼娜   失衡现象   爱情   思想   社会生活   俄国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一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那么女性就可谓永恒的主角了。没有女人就无所谓爱情,没有爱情,文学就会黯然失色。在世界文学画廊里,群芳娇妍,婀娜多姿,但最富魅力,能够给人留下永久回味的女性形象,又几乎尽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紧紧相连——美狄亚,卡门、简·爱、茶花女、娜拉、安娜·卡列尼娜……。如果说写男人可以仅把爱情当佐料,那
女性悲剧的反思——奥茨小说《如愿以偿》浅析
作者: 朱蓝星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芭芭拉   女作家   当代妇女问题   女权运动   女性悲剧   奥茨   丈夫   女性形象   女大学生   短篇小说  
描述: 乔伊斯·卡洛尔·奥茨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尽管她一向主张女作家不要局限于写女人,尽管她对女权运动无甚兴趣,她的创作却始终关注着美国当代妇女问题.她的许多作品都描写了“在一个粗野的男性的世界里女性必须经受的一切”,真实地反映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给妇女造成的痛苦与悲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奥茨在对女性悲剧进行深入探索时,选取了一个独到的切人点,那就是:女性自身的弱点.她的短篇小说《如愿以偿》,便是其中一例.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解决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妇女观   世界观  
描述: 莎士比亚在他的三十七部剧作中,一共写了一百二十八位女性。作者的妇女观,一个人文主义者世界观的矛盾及其理想的光芒与破灭,就隐现在这些妇女的命运之中。有人说莎士比亚是突出女性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在他的剧作中,女性总是十分活跃的,尤其在他第一时期的悲、喜剧中,几乎毫无例外是女性在剧情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朱丽叶积极发动与坚持了这一场力量悬殊的斗争;《威尼斯商人》中,在一群束手无策的男子面前,鲍细亚机智地把夏洛克引入绝境,轻松地解决了难题;《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以自己对恋爱和婚姻的超俗见
易卜生与女权主义
作者: 李鸿泉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鬼》   妇女解放   《玩偶之家》   十九世纪   个性解放   丈夫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女权思想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创作的时代,女权运动还处于早期阶段,还不成熟,妇女主要也还是充当家庭角色,因而人们对妇女解放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如对男女平等的实质,经济因素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文化中男性中心意识对妇女的压抑等问题。易卜生的创作生涯从1850年开始,结束于两个世纪交接的年代,他的剧作有不少涉及妇女问题,有的以女性为主人公,有十部剧有爱情婚姻的主题,在其他以政治生活为主题的剧作中,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易卜生的女权思想。
“精神型女人”的雏形——试论《白孔雀》中的莱蒂形象
作者: 蒋家国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蒂   精神型女人   《白孔雀》   劳伦斯  
描述: 《白孔雀》中的莱蒂形象在自然与文明的冲突中表现出两重性 :既受自然本能的驱使 ,追求真挚的爱情 ;又受到文明的异化 ,违心地嫁给不爱的人。莱蒂是死亡意象的象征 ,体现出一种占有欲和控制欲 ,是劳伦斯后来所塑造的一系列“精神型”女性形象的雏形。
“影“之谜:对布莱克的女性评论研究
作者: 刘朝晖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威廉·   布莱克   英国   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激进诗人,布莱克的许多观点都极具革命性和进步性。他的妇女观是否也具此种特征?批评家们莫衷一是,尚无定论。本文应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从分析布莱克的前、中、后期的代表性诗作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试图阐明布莱克的妇女观,并分析该观点形成的缘由。
< 1 2 3 4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