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内蒙古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87 条
-
新世纪都市情感剧女性形象审美缺憾研究
-
作者:
瞧小燕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新世纪都市情感剧女性形象审美缺憾研究
-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陈锐清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红楼梦》
《源氏物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曹雪芹的《红楼梦》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分别是中国和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们都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成功塑造了许多美好而生动的女性形象,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深刻的同情,是两部关注妇女命运的优秀文学作品。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与“异”,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客观、更准确地认识《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更清楚地认识中日两国各自文化的特殊性,对探寻整个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男性作家曹雪芹和女性作家紫式部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真实地描绘了她们的复杂性格与丰富心理世界
-
走出“他者”地位:解读莫里森《爱》中的黑人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云竹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压迫
他者
《爱》
莫里森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人,在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出版的小说《爱》既延续了她“爱”的创作主题,又表达了她对“爱”的全新阐释。作者将家庭故事置放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跳开传统女性主义文本所指向的白人主流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从黑人内部问题入手,表明黑人女性悲剧的另一根源是种族内部的性别压迫。本文试图运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结合伏波姓的他者理论来探究黑人女性“他者”地位形成的根源,并探讨黑人女性走出“他者”地位的途径。作为女性主义的一个分支,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兴起于二十世
-
构建加拿大文学中的一个“神话”:评玛格丽特·劳伦斯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袁子璇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劳伦斯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
加拿大民族文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格丽特·劳伦斯享有“当代加拿大文学教母”和“战后加拿大文学的卓越塑造者”之声誉。其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对于20世纪六十年代及随后的加拿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加拿大民族文学的典范。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是以同一个虚拟的草原小镇-“马纳瓦卡”为背景而创作的五部系列小说:《石头天使》、《上帝的玩笑》、《住在火里的人》、《笼中鸟》、《占卜者》。这五部小说分别讲述了加拿大女性所面临的困惑、压力与妥协,剖析了女性顿悟、反叛与独立的艰难历程,探讨了加拿大文学中“幸存”这个普遍性主题。在马纳瓦卡系列中,劳伦斯塑
-
《醒世姻缘传》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彬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意识
《醒世姻缘传》
女性形象
-
描述: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婚姻家庭题材的长篇小说,叙述一个两世姻缘冤冤相报的故事。它是世情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独特的成就。《醒世姻缘传》中以薛素姐为代表的妒妇群更是“女性大观园”中独具一格的女性群体。《醒世姻缘传》中女性形象与同时代作品中的女性相比,最突出之处在于她深入地写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状况,以及女性对家庭甚至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女性文化、民族心理入手,对《醒世姻缘传》女性形象群进行整体观照。
-
从空间理论分析《群山回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郝建旭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空间转换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他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迄今为止胡塞尼著有三本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每部作品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胡塞尼以一名美籍阿富汗裔的特殊视角,以时局动荡的阿富汗为创作背景,勾勒了坚强勇敢的阿富汗人追寻信仰、博爱以及自由的历程;同时,胡塞尼旨在揭开他们苦难面纱下那脆弱、敏感而又真实存在的灵魂。《群山回唱》出版于2013年,文本关注的群体属少数族裔。本论文运用空间批评理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群山回唱》中
-
一花独放犹见春——对易安词中女性形象的再认识
-
作者:
马艳珍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李清照
突破
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因为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词人自己,文章首先分析了李清照的性格特点。其次,从分析李清照的具体词作入手,展示她词中形象的多样化,并与传统文学中的“男子作闺音”进行比较;第三是通过将李清照与潘金莲和林黛玉两个形象比较,进一步论述李清照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突破。
-
蒙古英雄史诗的女性形象文化学研究
-
作者:
额尔敦高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古族
人物形象
英雄史诗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英雄史诗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论文从史诗中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女性形象的外形美入手,并通过其对情感、行为、心灵描写所表现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审美探讨。认为在对女性形象的外表和思想意识的描绘中,充满了古代蒙古族“光崇拜”意识。这种意... >> 详细
-
13-14世纪蒙古游记中东西方眼中的蒙古人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乌云毕力格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西方
13
跨文化因素
蒙古人形象
14世纪蒙古游记
-
描述:
13-14世纪蒙古人建立强大的跨越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由此与蒙古相邻的东西方各国传教士,使者,商人,国王陆续来到蒙古地区,留下了许多游记。这些游记被译为各种语言并广泛流传。在20世纪中期其被译为蒙古文,成为蒙古人从"他者"眼中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语等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依据及研究对象、前人研究概况、研究空间、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介绍了 13-14世纪《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
-
通过冲突分析看《到灯塔去》中女性人物命运
-
作者:
马晓博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冲突分析
房间里的天使
女性命运
新女性
-
描述:
伍尔芙致力于描述其所处时代的女性生活与命运,通过在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塑造的"房间里的天使"拉姆齐夫人和"新女性"的莉丽·布里斯科这两位女性形象,伍尔夫刻画出了传统女性复杂的心理矛盾以及新女性在寻求自我身份中经历的曲折历程。目前已有大量关于伍尔夫以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论文,但大多关注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女权思想、及雌雄同体的观点。对其著作中,尤其是《到灯塔去》中女性人物命运的深层原因以及影响女性命运的复杂冲突的研究尚有空间。冲突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冲突分析是一种挖掘人物命运根本原因的有效、透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