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84 条
-
张爱玲:压抑处境与歇斯底里话语的文本
-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歇斯底里
菲勒斯
父权体制
诉求模式
《倾城之恋》
《金锁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 焦虑与歇斯底里话语,一种消极模式的反指涉 在自成一格的阴性书写中,张爱玲大量书写了女性在现实世界的历史处境,诉说的虽是充满压抑和歇斯底里的语言,却避免了被虚构的女性神话所粉饰掉那个时代的真相,表达了女性真实的身份和地位——以不堪的历史去诉说女性不堪的命运。这种反传统男性本位的角度,自然逃不过被边缘化的命运;更何况她采取了一种女性独特的观照方式切入她的小说世界。她那以女性主体的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女性边缘意识的诉求模式,在此成为一种消极倾向的反指涉。这是由于张爱玲的小说遵循了反批判与反载道的边缘论述,因而
-
倔强的灵魂--谈丁玲小说中几个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宋晓萍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共产党员
莎菲
陆萍
个人主义
丁玲
女性形象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小说
不协调
-
描述:
丁玲是善于刻画女性形象的著名作家。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中有不甘于沉沦的梦珂、莎菲;有不断探求新路的美琳、丽嘉;有面对反动派杀人屠刀视死如归的女共产党员;有对新生活充满信心的薇底,也有与新生活不协调而陷于重重矛盾之中的陆萍。这是一组女性形象的群雕,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尽管这些女性携带着纷杂的时代尘土,处于不同地位,
-
关于曹禺作品女性形象的断想
-
作者:
超冰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
雷雨
作家
曹禺剧作
繁漪
周朴园
激情
情绪
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作者自己说在写作《雷雨》时,“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又原始的情绪”,确实,作者在剧本中,尤其是在繁漪这个人物身上,是表现了一种情绪,这是“五四”激荡起来的情绪,作者强烈感受到旧家庭的窒息空气,
-
再释孙犁
-
作者:
张景超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木前传》
孙犁
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白洋淀
知识分子
作品
家园意识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
描述:
再释孙犁
-
湿漉漉的生命“隐喻”:张爱玲论
-
作者:
王巧凤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
张爱玲
生命体验
张爱玲小说
精神生命
双重视野
恋父情结
审美范畴
双重影像
女性形象
-
描述:
湿漉漉的生命“隐喻”:张爱玲论
-
林语堂小说论
-
作者:
孙凯风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街》
《京华烟云》
道家文化
文化追求
爱情小说
林语堂小说
中西文化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奇岛》
-
描述:
林语堂小说论
-
论女性自我生命选择——也谈《寒夜》
-
作者:
张沂南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主人公
曾树生
男权文化
文学作品
汪文宣
巴金
女性自我
《寒夜》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女性自我生命选择——也谈《寒夜》
-
莎菲与丁玲的悲剧
-
作者:
张永泉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悲剧
思想性格
性格特征
丁玲
杜晚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十年代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形象
思想状况
-
描述:
尽管丁玲几十年中特别是晚年复出后曾反复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甚至她当年的朋友也站出来为她作证并明确指出莎菲在现实生活中实有模特儿,但只要了解丁玲二十年代的生活和思想经历,了解丁玲的思想性格和气质,就不能发现丁玲与莎菲之间那十分明显的精神联系.就在丁玲申明莎菲写的不是她自己的同时,她就直言不讳地承认,《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稍稍懂事,刚接触社会,一阵碰壁无后,把淤积在心头的对旧社会的不满、反抗而发出的‘绝叫’”.谈到自己当时的思想状况,丁玲说:“我那时候的思想正是非常混乱的时候,有着极端的反叛情绪,盲目地
-
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摘编
-
作者:
胡天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会议论文
作家
妇女解放
女权主义者
丁玲
文学创作
文学思潮
国际研讨会
现代文学研究
女性形象
-
描述:
1993年3月25—28日,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在丁玲故乡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桃花源宾馆举行。这次研讨会是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丁玲研究会、常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来自海内外的作家、学者、新闻工作者近一百人出席了会议。严家炎、陈涌、郑愁予、雷加、朱子奇、田畑佐和子、崛黎美、张炯等知名作家与学者各自作了独具特色的发言,因为笔者没有他们的发言稿,而又不愿凭记忆转述他们的观点,所以这里无法向读者传达。下面仅将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开幕词、贺信贺电暂略)择其要者分类摘要如下,以供现代文学研
-
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曹七巧探
-
作者:
宋家宏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金钱
张爱玲
微观分析
子女
母亲
女性形象
潜意识
嫉妒心理
变态心理
-
描述:
一个曾有青春的温情回忆的曹大姑娘成了阴鸷毒辣凶狠残酷的老太婆,一个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做了官宦世家残疾贵公子的“正头奶奶”;她从寻常百姓家的日光里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太复杂了,就女性形象而言,现代文学史上大概只有繁漪、莎菲可以与之媲美。恨她?爱她?厌恶她还是怜悯她?说不清。她的复杂性逼得你在一篇微观分析的文章里也不得不变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