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80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作者: 贾辉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就业   性别歧视   原因与对策   “80后”女大学生  
描述: “80后”大学生资源是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21世纪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经济持续上升的同时,“8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日益严重,“8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郭晓宏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创作方法   女性形象  
描述: 《史记》从史学角度看,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著作,推为二十四史之首,称为“史家之绝唱”;从文学角度看,它又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称为“无韵之离骚”。作为一部“以志人物”为中心的著作,在给我国封建社会作为历史主宰的男性著作立传的同时,也把一些女性带进
论方方小说女性形象
作者: 秦国慧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成因   悲剧美学   方方   女性形象  
描述: 论方方小说女性形象
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形象分析:以人教版为例
作者: 杨晨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高中语文教材   系谱   女性形象  
描述: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媒介,它所蕴含的丰富而重要的性别文化对学生的三观会产生重要且久远的影响。本文以此为视角,研究自新世纪以来人教社出版使用的2000版、2003版及课标版这三套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运用了内容分析法、频度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含及传递的女性形象观念、女性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会影响学生科学的性别观树立,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客观认识女性态度的形成,正确的引导将有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人文主义理念。因此,笔者致力于
渡边淳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成因——从男性影响方面分析
作者: 张绍会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因   渡边淳一   女性形象   男性  
描述: 渡边淳一是日本现代作家,出道以来其作品总能成为社会上热门的话题。关于渡边的作品,学者们通常从其生死观、女性观、性爱观、婚姻观、以及小说的艺术性和文学类别六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对于其女性观,学者们通常从传统女性的温柔特性和现代女性的独立特性两个方面展开的研究。但是渡边作品中的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女性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呢?至今还没有出现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于是,本论文就此展开了探讨。关于女性传统的性格特征,很多学者只是把它归结于渡边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对于不得不臣服于“传统”这一事实,笔者认为其中必
池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内涵
作者: 谭静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池莉小说   生存状态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著名女作家池莉,一直密切关注时代文化潮流的走向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她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受为基础,直面世俗世界的现实人生,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描摹了一幅幅中国当女性生存的文化相图,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观。本文从女性形象主体意识显示的文化特征出发,将池莉笔下众多的女性形象分为四种类型,即依顺传统型、走向觉醒型、自主自立型和迷失自我型,并分别论述了她们生存所显示的文化存在状态和文化价值观念。文章认为,依顺传统型的女性形象对传统文化观念的依附性最为明显,自主意识最为薄弱。她们的生存价
刘呐鸥小说中的“都市摩登”形象分析
作者: 郭琴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呐鸥   都市摩登女   莎乐美  
描述: ,并用一种新奇陌生的文字语句表现出来,让人读着怪异却又可爱。都市摩登,是刘呐鸥小说中无可变动的主人公,她们形象新颖、气质独特,行为举止大胆泼辣,不仅与传统中的女性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与刘呐鸥同时期
远方的生活与此处的生命——米兰·昆德拉小说之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胡雯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境遇   典型女性形象   隐喻   米兰·昆德拉   远方  
描述: 米兰·昆德拉因其流亡的生活处境,在小说创作中给予了个体存在以深刻的思考,其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形象体系。昆德拉用隐喻性的结构来塑造和描写女性形象,把丰富的内涵隐藏于鲜活的人物、情节以及时空之中,揭示出女性现实探索和灵魂探索之路。对于昆德拉小说女性而言,流亡是她们生存境遇的大背景,昆德拉在塑造这些形象时,侧重书写她们在这一处境下对现实的感知和探索,并加入了女性对自我与灵魂方面的思考。试图突破生存的困境,找到灵魂和肉体的栖居之地。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昆德拉的生平及创作、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新中国妇女新形象的塑造——以《人民日报》的典型形象为例(1949—1956)
作者: 崔菲菲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角色转换   女性形象   报纸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人民日报》(1949——1956年)来重新探讨新中国初期“妇女新形象”具有的多层意义。女性形象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赋予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新的内涵。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通过研究新中国初期的新女性,可以窥探到新中国奠基阶段发生的重要的历史时刻,了解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自从1948年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新女性提供了详
元杂剧爱情戏中的女主角形象探析
作者: 刘春椤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古代戏剧中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也是中国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在这方面,元代的剧作家有着执着的生活信心和艺术信心:一定要让合理的成为现实的。一定要在舞台上实现他们心头的爱情之梦、团圆之梦,让瑰丽无比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通过一个个圆满的艺术形态表现出来,给人世间带来一捧温暖。元杂剧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男女的爱情为题材的,在元代舞台上上演了一曲曲爱情战胜礼教、人性战胜“天理”的凯歌。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爱情婚姻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