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寻找精神家园:论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知识女性的形而上追寻
作者: 秦俭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女主人公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角色   人的本质力量   哲学意识   宗教情绪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寻找精神家园———论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知识女性的形而上追寻秦俭Theawakenedwomenwritersofthenewhistoricalperiodandthewomenintellectualsundertheirpenshaveunder...
问题意识批评立场和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评述
作者: 荒林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问题意识   女性文学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   批评立场   女性意识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文化   学术研讨会  
描述: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湾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是继1995年北京首届、1996年南京二届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又一次学术氛围浓厚、争鸣相当激烈的研讨会。来自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共60人出席研讨。女作家舒婷、胡辛、王英琦、张冀雪、陈志红等应邀赴会。本次会议议题为“女性文学本体特征研究”,侧重对当代女性文学及其批评
双重意义的女性文本: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作者: 林幸谦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沉香屑——第二炉香》   女性作家   张爱玲小说   男性家长   女性文本   女性声音   女性主体意识   双重意义   女性人物  
描述: 双重意义的女性文本:张爱玲的女性主体论述
从妇女就业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作者: 邬小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就业   下岗女职工   妇女发展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场经济   性别平等  
描述: 从妇女就业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从妇女就业 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作者: 邬小平   来源: 前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就业   下岗女职工   妇女发展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场经济   性别平等  
描述: 从妇女就业 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女人与“家”(论当代女性文学的漂流身份)
作者: 周晓扬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女人与“家”(论当代女性文学的漂流身份)
研究宋代女作家的开山之作──评《宋代女性文学》
作者: 张瑞瑞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蕊夫人   封建礼教   李清照   女性作家   女作家   中国文学史   妇女文学   开山之作   宋代女性   朱淑真  
描述: 研究宋代女作家的开山之作──评《宋代女性文学》
电视剧《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得失
作者: 李秀民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浒传   女性形象  
描述: 电视剧《水浒传》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应该忠于原著,以不损害原著对人物描述的基本性格和主要事件为原则,否则不但不利于人们正确了解古典名著,而且还容易造成审美误导。
在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在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作者: 胡锦涛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妇女   历史进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   妇联工作   跨世纪发展   毛泽东思想  
描述: 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我国各族各界妇女代表聚集一堂,共商中国妇女运动跨世纪发展的大计,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团结动员亿万妇女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努力...
论革命斗争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类型女性
作者: 姚智清   来源: 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   长篇小说   革命斗争题材   女性  
描述: 建国以后的17年,长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类型化的共同特点,革命斗争题材长篇小说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形象归纳为坚定型、成长型、盲从型和堕落型四类.其代表分别是江姐、林道静、春兰和白丽萍。这种类型化创作方法在当时非常普遍.也倍受称赞.认为这就是高度概括的典型化。其实.任何高度的概括最终必然走向概念化。这种以个性牺牲为前题的共性提炼也必定会带来创作上的简单化和定型化。究其原因一与作者的政治信仰和当时所提倡的阶级观点、两结合的创作原则及对典型理论的片面理解都有直接关系。
< 1 2 3 ... 28 29 30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