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误区面面观
-
作者:
刘洪
来源:
调研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草广告
虚假广告
广告误区
法律意识
广告法
国家工商局
违法广告
酒类广告
医疗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广告!如海如潮! 一个现代人,无法不与广告朝夕相处。那么,作为消费者,你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广告呢?随着《广告法》的实施,一大批创意新、制作精美的广告应运而生,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而然,“王婆卖瓜式”的“假冒劣”广告,轻的能使你吃亏上当,重的,竟也有至人死命的!环顾左右,假奖假专利广告有之;劝你寄钱去,永远不发货的广告有之;说抹了那东西,永葆青
-
几位文学大师的女性审美观剖视
-
作者:
湖晴
来源: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亨利
作家
妇女解放
文学大师
女性题材
莫泊桑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男权中心社会
茨威格小说
-
描述:
“总有一天,世上每一个人都能不分性别骄傲地享受人的尊严,在辛勤的劳动中自由地生存.”
-
论妙玉
-
作者:
林举英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女性叛逆者
爱情悲剧
宝玉
《红楼梦》
主要人物
妙玉
反抗性
女性形象
林黛玉
-
描述:
论妙玉
-
从所多玛城到圣母之峰──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
-
作者:
祝科
来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陀思妥也夫斯基
现实主义
“恶”
托尔斯泰
宗教
内心分裂
《卡拉马佐夫兄弟》
女性形象
审美理想
作品人物
-
描述:
从所多玛城到圣母之峰──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祝科陀思妥也夫斯基的沥血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①是这位天才艺术家一生的丰富总结和生动的墓志铭。在这部巨著中,陀思妥也夫斯基以其特有的激情形象地阐发了“善”必胜“恶”的信念、博爱驯顺的道德伦理...
-
超本文的叙事与话语——重读“ 样板戏”
-
作者:
李列
来源: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欲望
英雄人物
叙事结构
“样板戏”
集体话语
发送者
电影艺术
意识形态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话语理论的角度,对“样板戏”的叙述内容、叙事的欲望与法则、叙事手段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从本文的意义上来说,“样板戏”己经失去了电影的本质意义而进入了一种“超文本”的范畴,是一种意识形态规程的叙事与话语形式,其本质就是以畸形的集体话语对鲜活的个人话语的一次成功的反动。
-
《离骚》求女真义阐解及其原型寻择
-
作者:
高扬
来源: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骚》
楚怀王
原型
“求女”
楚辞
《九歌》
屈原
求女情节
游国恩
女性形象
-
描述:
屈原长篇抒情诗《离骚》十分独特而又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地方就是抒情主人公屈原在诗的后半部分遨游天界的求索历程,三次求女的奇异情节.作者为何而求女?所求之女指寓什么?这些处于隐喻象征体系与现实人物之间的暖昧难解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秦汉以降数千年的楚辞阐释者和注解者,也直接关注和影响着《离骚》诗作内涵的体悟与艺术价值符码的解读.何(?)在《义门读书记》
-
春莲秋扇隐昭阳:王昌龄妇女诗评析
-
作者:
高锋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诗
闺中少妇
女子
妇女题材诗歌
采莲
汉乐府民歌
王昌龄
女性形象
沈德潜
宫怨诗
-
描述:
春莲秋扇隐昭阳:王昌龄妇女诗评析
-
台镜早生尘:南朝情诗中的宫廷妇女肖像
-
作者:
安妮·M·比勒尔
跃进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南朝宫体诗
中国文学
中国传统
形容词
社会地位
宫廷女性
爱情诗
女性形象
南朝诗歌
-
描述:
本文收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中表现的自我》(1986年)。作者安妮·M·比勒尔于1979年以《情欲舞台:六世纪中爱情形象研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作者还将《玉台新咏》首次译成英文,并于1982年出版。
-
寻找伊甸园——简媜散文基本主题浅论
-
作者:
杨大中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散文
生命空间
基本主题
女作家
生命价值
现实生活
伊甸园
寻找自我
女性形象
艺术空间
-
描述:
在台湾新世代女作家中,简媜显得非常的突出和别致,她是当代台湾抒情散文新的艺术空间卓有成效的开拓者之一。
-
论《永别了,武器》中暗含的次情节——海伦·弗格森的女性同性恋倾向
-
作者:
米莱姆·门德尔
姜哲军
来源:
呼兰师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克莱
女性同性恋
凯瑟琳
女主人公
海伦
武器》
弗格森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永别了
次要人物
-
描述:
本文译自《海明威评论》1994年秋季号,《海明威评论》,爱达荷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专门论述海明威的著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弗格森作为次要人物的心理和人格倾向,用大量事实以及对原著作细致的研究,阐述了弗格森与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之间的女性同性恋情结,同时分析了次要人物弗格森与盖奇小姐对两位主人公性格塑造的辅助作用,并且还指出了作家海明威用第一人称作为小说叙述者及主人公的局限性.其中,对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与弗格森之间的同性恋观点的提出,在国外最新海明威研究中还属首次,观点新颖,论据充实,颇具前沿性
<
1
2
3
...
27
28
29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