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70 条
-
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再探
-
作者:
李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判
诗化风格
漂泊意识
萧红小说
-
描述:
纵观萧红的一生,漂泊是她无法逃脱的命运,漂泊感成了她终生挣不脱的情结。由此产生的漂泊意识浸润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成为她表现生活的独特视角。本人认为,漂泊意识在萧红的小说创作中最具特色。
本文试图以漂泊意识为切入口,以萧红的全部小说为研究基础,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并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视角,观照萧红的全部创作及其人生道路,力求动态地、准确地把握漂泊意识的内涵,从漂泊意识与小说文本互动的联系中,再探萧红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质。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漂泊意识与萧红小说的内在联系。首先从
-
母性精神的扬弃: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研究
-
作者:
王爱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精神
乡村女性
生存状态
扬弃
30年代小说
-
描述:
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即意味着关注历史、妇女史、文学史以及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真实与否。但是,30年代小说里整体的乡村女性生存状态,很少为研究妇女历史、文学史、女性文学史的学人所注意并提及。选择30年代小说里乡村女性群像作整体梳理与研究,对于“史”的真诚抒写与还原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笔者归纳出了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主要范型:饥饿胁迫、性格异变、爱情缺位、弱质强神、革命壮举。然后发现,这五种范型之所以能够于文本中共时展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与创作主体的性格、气质、心理、文化中所潜在的母性精神有关,于是挖
-
灯塔之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邬海静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为出发点,凭借着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她对传统女性文化与文学的困境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女性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伍尔夫积极评价女性文学的实践及理论,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并开拓了女性文学的主题和形式。她批评传统婚恋模式,推崇姐妹情谊,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同体”是文学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融男女差异的良好途径的基本观点,在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长期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她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超前意识,不仅对当时的女性文学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
-
生死二元对立的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死
超越
觉醒
凯特·肖邦
-
描述:
一般认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小说《觉醒》(1899)只是一部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然而,它的意义远非如此。小说除了表现出浓厚的当代女性主义色彩外,越来越多的评论者发现它还是一流佳作,具有多方面解读的可能性。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觉醒》的新意蕴再次加以挖掘。
《觉醒》中一个非常难得而又发人深省的闪光点表现在它对书中女主人公爱德娜生之觉醒和死之必然这对关系的处理上。首先,随着爱德娜个性意识逐渐增强、并用实际行动逐步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时候,她的社会生存空
-
云间派研究
-
作者:
刘勇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云间派
承上启下
复古思想
时代精神
-
描述:
本论文以明清易代之际的云间派作为研究对象。云间派是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点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在文学思想上,云间派坚持复古。诗学上步趋前后七子,以汉魏盛唐为标准,词学则取法南唐北宋。针对云间派诗、词各有师承的特点,本论文专辟云间诗派,云间词派,分别加以研讨。云间派这个创作集群,有领袖群伦的大家,不仅在当时名满文坛,而且对清代暨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选取了陈子龙、柳如是、夏完淳三位作家,予以专章论述。云间派的文学理论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造成了他们创作实践上的泥古缺陷。但他们能直面血与火的现实,因
-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中国
-
作者:
戴晓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杜拉斯热
先锋小说
意境
女性文学
-
描述:
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在中国
-
论五四闺阁派作家创作心态
-
作者:
艾璘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闺阁
心态
女性
-
描述:
该文在女性文学的立场角度下以发展和比较的眼光分析看待五四女作家的一支闺阁派创作的整体风貌和现代性情韵特色,从心理机制、文化积习、社会状况以及现实境遇等入手,通过诸种举证探讨更多关注于女作家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及其来源.具言之,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从时代?
-
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叙事性文本:凌叔华小说创作再探索
-
作者:
崔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叙事策略
风格成因
意象主题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女性“人”的意识的觉醒和女性意识的复苏,表现女性意识觉醒,关怀女性生存价值的女性文学也第一次“浮出历史地表”。基于在五四第一代女性作家中,凌叔华特殊的女性意识生成而具有的文本价值和美学追求,仍未得到充分评述,本文对于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再探索,旨在寻踪作为独立的中产阶级女性自我意识遭受压抑和渴望觉醒的潜意识的精神现象,以此探讨凌叔华如何以一种大家庭婉顺女性特有的感受、心理和视角,来叙写在那个转型期中国现代女性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艰难的心理历程。同时,更侧重探寻作家特有的女性意
-
《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文化特征》
-
作者:
戴文红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交融
女性小说
精英文化
-
描述:
今日的中国处在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如何从“文学”这个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环中探寻当代文化嬗变的蛛丝马迹呢?本人触到了“女性文学”这个视域。 对于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如许变动,女性作家远比男性作家敏感。这一点,当今中国文坛的女性创作的繁荣现状即是明证。因此,本选题萃取了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小说。努力借助“当代女性小说”的研究,来阐述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融合的特征。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在当代中国文化演变的边界下,通过梳理“当代女性小说的发展”逻辑来考察三类代表性女作家的创作历
-
爱德娜:一位孤寂的新女性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孤寂
觉醒
新女性
爱德娜
-
描述:
凯特.肖班的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出版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半个世纪以后,评论界对肖班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作为一位女性文学的先驱,其作品主题和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觉醒》的主题对于传统评论家来说是很敏感的,但它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的女主人公爱德娜是一位中产阶级妇女。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生活舒适,无须为收入和支出操心。结婚六年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