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精神的扬弃:20世纪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研究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爱军
【关键词】 母性精神 乡村女性 生存状态 扬弃 30年代小说
【摘要】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即意味着关注历史、妇女史、文学史以及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真实与否。但是,30年代小说里整体的乡村女性生存状态,很少为研究妇女历史、文学史、女性文学史的学人所注意并提及。选择30年代小说里乡村女性群像作整体梳理与研究,对于“史”的真诚抒写与还原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笔者归纳出了30年代小说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主要范型:饥饿胁迫、性格异变、爱情缺位、弱质强神、革命壮举。然后发现,这五种范型之所以能够于文本中共时展现,在极大程度上是与创作主体的性格、气质、心理、文化中所潜在的母性精神有关,于是挖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年度】2005
【导师姓名】杨洪承
【分类号】I054;|K04;|Q344;|B024.8;|K901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底层生存的双重哀歌:铁凝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 作者:黄玉梅 年份:2008
- 2、批判与扬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确立 作者:陈文联 年份:2007
- 3、对打工嫂母性精神的赞颂——由罗伟章小说《大嫂谣》引起的思考 作者:王艳丽,朱菊香 年份:2007
- 4、老舍与蔡万植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作者:韩玉 年份:2012
- 5、中国30年代小说中的女佣形象初探 作者:宋颖慧 年份:2008
- 6、略论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王爱文 年份:2013